以"感動中國" 人物徐本禹為代表 的華中農業大學支 教團,在貴州接力 支教10年,用青 春熱血照亮了大山 孩子的心靈。
    • 第一棒
      (2005-2006)
      2人
      第一棒志愿者曹建強利用一個擴音器、一臺錄放機,開辦了大石希望小學歷史上的第一個廣播電臺。
    • 第二棒
      (2006-2007)
      3人
      第二棒志愿者董橋鋒為大石希望小學的校園進行設計改造,并通過網絡等媒體力量籌資8萬余元,為學校新添兩間教室。
    • 第三棒
      (2007-2008)
      3人
      支教一年,志愿者們走過的山路,也許是他們人生道路中走過的最漫長、最艱難的路了。
    • 第四棒
      (2008-2009)
      5人
      雖然支教生活艱苦,可是山區人們深沉的愛,讓這苦變得甘甜,成就了支教志愿者一起吃苦的幸福。
    • 第五棒
      (2009-2010)
      7人
      大石村,就是我們心中的延安,我們都想來看看。
    • 第六棒
      (2010-2011)
      7人
      支教老師非常敬業,更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山區孩子膽小、不主動等弱點。
    • 第七棒
      (2011-2012)
      7人
      支教志愿行動匯聚起的精神力量已經超越了教育本身,它是西部大開發的一股精神推動力,教育著我們,鞭策著我們。
    • 第八棒
      (2012-2013)
      7人
      一年貴州行,一生支教情。10年過去,支教團旗幟依舊鮮艷,沒有褪色。

    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是由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范項目。它采取公開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中招募一定數量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身心健康、能夠勝任支教扶貧工作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到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志愿服務。服務期滿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長效工作機制。

    10年前,華農志愿者徐本禹,為兌現對山區孩子的承諾,放棄讀研,離開熙攘的城市,來到貴州窮山僻壤,開始兩年的支教生活。2005年,徐本禹結束支教,學校決定,每年招募研究生志愿者,延續支教行動。

    2002年,徐本禹暑期到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巖山洞小學義務支教。
    2003年,為兌現對山區孩子的承諾,徐本禹放棄讀研,開始了兩年的支教生活。
    2005年,華中農大招聘支教志愿者,曹建強、田庚接替徐本禹。
    2006年,支教活動被納入到青年志愿者服務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范項目,成為全國高校中唯一在貧困地區小學支教的研究生志愿者群體。
    截至2012年7月,經過十年接力,華農赴貴州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達41名。

    前身是徐本禹2004年7月發起成立的“華農貴州支教基金”,2006年更名為“紅杜鵑愛心社”,以“支教助學、扶貧濟困、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為宗旨,通過匯聚社會愛心,致力于解決西部貧困地區師生及社會各類病弱殘青少年的教育、生活等問題。

    聯系方式:
    華中農業大學校團委:87282012
    研究生支教團:13885719070(貴州號)

    更多>>
    • 支教生代表作客荊楚網

      7月8日,第七棒研究生支教團返回武漢,一年時間,7名支教生和孩子們結下深厚的感情。[詳細]

    • 熱點網談:十年堅守大山希望

      十年愛心接力,十年薪火相傳。支教團用青春熱血照亮了大山孩子的心靈。 [詳細]

    更多>>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愿意不保留的反射給別人--徐本禹

    簡介: 1999年,來自山東聊城的徐本禹考入華中農大。大三暑假,他來到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巖村義務支教。原計劃兩周的支教最后變成了兩個月。告別時,面對當地孩子渴求知識的眼神,徐本禹做出了承諾:“等畢業了我會回來教你們的。” 【更多】

    • [他是人生老師]2012年7月,徐本禹重返大石希望小學。他和三名以前的學生在學校里走走看看,學校變化大,學生變化也大。站在三人中間,徐本禹給他們分析高考后的志愿。

    • [他是親親大哥]徐本禹和華農大校領導給大石希望小學的85個學生,每人送上一雙塑膠雨鞋,希望他們上下學不用打濕雙腳。在學生們眼里,徐本禹是偶像,但更是親親的大哥。

    • [他是一種精神]徐本禹雖然不再支教,但他可以說人從未離開,精神一直在傳承,華農一屆又一屆可愛的支教志愿者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給孩子帶來希望,幫助這片山區發展追趕。

    支教接力是愛心,更是責任,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支教者,遙遠的貴州山村不用擔心沒有老師。

      • 曹建強

        徐本禹點亮了希望,我們會義無反顧地接過愛的火把,相信這一年支教生活也會影響我的一生,我不會放棄。【更多】

      • 田庚

        在這里,不為名,也不為利,為了一種志愿者的使命和責任,我學會了堅守,明白了“站的更高,看的更遠”的真正含義。【更多】

      • 董橋鋒
      • 秦麗
      • 張進

      董橋峰為給孩子們買雨鞋,差點連人帶車翻下懸崖。那天,董橋峰滿身泥漿,擠在破三輪車后廂里,寒風呼呼直往脖子里灌,五個小時回到學校后,身體已僵硬,在火爐旁邊加四床被子烤,才慢慢有了知覺。【更多】

      秦麗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為學生慶祝的第一個生日。在一大盆米飯上,插著三根白色粗壯的蠟燭,關上燈,在這樣的燭光中唱著《生日歌》。【更多】

    • 第四棒支教團合影

      丁記峰在日記中寫道,“每個人只能獻出一份微小的力量,但當眾多微力量匯聚時,改變或許就會發生。”【更多】

      每年圣誕節,周磊就會想起一個叫杜敏的女孩。離開大石的時候,杜敏寫了一張紙條給他,“你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為什么只能讓我們相處一年?”這張紙條周磊至今珍藏著。【更多】

      • 張青林
      • 周宏
      • 石曉欣

      周宏說,這里的學生都是這么堅強懂事,“特別是羅敏給我拉衣領的情景,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我將永遠不會忘記。”【更多】

      “不管到哪都得走山路,陰雨天滿地泥濘,回來天黑了,沒這兩件寶貝可不成。”張青林在日記中寫道,“這樣走村串戶,是支教團的家常便飯。”【更多】

    • 第五棒支教團合影

      從徐本禹開始,支教老師們都是自己動手買菜做飯。“一周外出買一次菜,我們吃得很省,菜里放一點點肉,舍不得敞開吃。”田甜說。【更多】

      張春麗對支教的艱苦早有心理準備。到大石的第一天,她就走了6個小時的山路去買菜。當晚,學校突然停水,她和同事打著手電,上山疏通水源。水來了,電又停了。如此幾次折磨,這個堅強的女孩快撐不住了。【更多】

    • 第六棒支教團合影

      “老師”,這個稱呼有多重,嚴文高在大山里有了切身之感。在這里,他度過了一生難忘的教師節。女孩們自制精美的信封,貼上小花小草,悄悄放到他桌上。【更多】

      對于在青山和泥土里長大的孩子來說,一個水泥和白灰修建的希望小學可不就是荒野的城市嗎?于是,張威威的課堂偏題了,在圖畫課上描述了中國的地理概況。【更多】

    其實這里的每一天都很平凡。而我們,正是從他們平凡的舉動中看到更多的感動和不平凡的人生。

    吳文劼、安玥琦、張貴禮、王德鑫、祝仲坤、李夏菲、王少偉 ——他們即將出發

    “我們與大山的孩子有個約定,要回去再看看他們。”2012年6月28日十點半,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四名往屆代表,登上開往貴州的列車,奔赴支教小學。回訪團給山里娃帶去一套全新的廣播設備,并制作了一套名為《科普小課堂》的廣播節目,希望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 【更多】

      十年里,一批孩子在支教團的影響下,走出大石,進入了初中、高中。走出大山的希望正在他們身上生根發芽。   王芳今年初中畢業。在大石讀六年級時,王芳遇到了在此支教的周磊。 "高中畢業我要考到武漢讀大學,去看你!"王芳給仍在華農深造的周磊打電話,堅定地說。 【更多】

    第一次聽說徐本禹時,11歲的康勝美已經在貴陽打工一年了。徐本禹的出現,重燃了康勝美的上學夢。2011年9月,康勝美考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制藥專業。一上大學,康勝美就參加了公益社團,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免費家教。今年7月,康勝美計劃奔赴貴州大方縣平江小學支教。 【更多】

     /
    • vv99ceci:
      加油,中國就需要你們這樣的人!
    • 陳碧清:
      敬佩感人!支教路任重道遠!
    • 廖明星:
      今年我有好幾個同學在暑假去支教,如果可以,我也想去!
    • 常海亮:
      我們只有更多地履行責任,提升效能,山里的孩子才能真正有出路!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 董淑健:
      應該多一些專業慈善組織,專心把錢花在需要幫助的孩子身上。
    • 周芳:
      每每看到這樣的故事,深為感動,但也心情沉重。如果物力財力能多向貧困山區傾斜,這些支教生、咱們的孩子們就能少受些苦。
    • 蛋炒飯:
      希望支教的隊伍逐漸擴大,國家出臺更好的優惠政策支持支教人。
    • 小風子: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是付出多少。
    • 小田田:
      到貴州支教,不僅僅是幫助他人,更是提升自己,山區的孩子們會讓你們保持一顆善良、年輕的心。
    • 王大大:
        徐本禹的精神會永遠傳遞下去,這是一場永遠不會停止的愛心接力。通過你們支教團的努力,吸引更多人來幫助山區的孩子們。
    為貧困山區學生捐贈物資
    到福利院陪伴老人或兒童
    積極參與“微文明”行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最近2019年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亚洲 欧美 中文 在线 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直播|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