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阮智愚 方盈穎 徐逸森)近日,通山縣闖王鎮千畝梨園迎來豐產期,果農在園中穿梭忙碌,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闖王鎮素有種植砂梨的傳統,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大規模種植梨樹,多數村民以“梨”為生。但隨著品種老化、市場因素影響,原有砂梨品種價格低、技術弱、銷售難,砂梨種植遇到瓶頸。
樣樣果園砂梨豐收。黃錚 攝
2012年,闖王鎮汪家畈村樣樣果園開始嘗試梨樹改良,經過多年試種,選種了“闖王梨”“鄂梨2號”“翠冠梨”等適合本地生長的果梨品種,新品種個大、味甜,深受消費者喜愛。
記者在闖王鎮汪家畈樣樣果園看到,梨樹上碩果累累,果農們從果園里挑出一框框新鮮砂梨,種植戶鄭亞娟和果農們熟練地將砂梨分揀、稱重并裝箱。
“今年我家300余畝砂梨豐收,估計有50多萬斤,比去年翻了一倍。”鄭亞娟說。
品種改良帶來的效益,帶動了周邊梨園種植的升級換代,闖王鎮龜墩村家友農莊也迎來了砂梨豐收。
砂梨掛滿枝頭。黃錚 攝
家友農莊早在1994年就開始種植梨樹,是闖王鎮第一個梨園。2017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家友果園也選擇砍掉老梨樹,換種新品種。
“當時換種不僅有補貼,還有技術員上門指導。”焦家友介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既出技術又出資金,推動果園升級換代。經過多年培育,家友農莊的梨樹也已進入豐產期。
“今年砂梨產量近6萬斤,預計有20多萬元收入。”焦家友說,目前梨園還只是初步進入豐產期,后續果園產量還會繼續增長。
幾公里外,劉家嶺村的北山上,昔日的廢棄礦山上,也有400畝面積種上了梨樹。這是2019年返鄉創業的“90后”新農人陳亞男打造的第一批高山梨園。
正在打造中的標準化高山梨園。 黃錚 攝
“公司承包了1000畝荒山,計劃打造集中連片的標準化高山梨園。”作為通山縣亞坦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亞男介紹,闖王鎮北山礦山荒蕪多年,300米至400米的海拔適宜梨樹生長,目前第一批梨樹已經開始掛果,下一步將對梨園進行標準化改造,為后續機械化種植做好準備。
闖王鎮黨委副書記周冰清說,闖王砂梨先后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闖王砂梨”還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及納入全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汪家畈村(砂梨)榮獲湖北省第一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據介紹,闖王砂梨除本地銷售外,還成功開拓武漢、黃石、合肥等地大型商超的業務市場,并通過電子商務銷往全國各地。
“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實現闖王鎮所有砂梨基地升級改造和砂梨品種改良,并通過引進砂梨深加工等企業,進一步拓寬砂梨產品銷售鏈路,同時打造砂梨小鎮,挖掘砂梨相關配套旅游產品,進一步擦亮闖王鎮砂梨特色品牌,打造億元特色農業產業。”周冰清說,他們已在全鎮試點建設100畝的“雙臂順行式”棚架梨,在汪家畈、寶石和坳坪等5個村建設8個凍庫,可儲藏4000噸左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