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哲 通訊員 程平利
“藍天白云,空氣清新,這樣的日子真是幸福。”上周末,從北京來咸寧訪友的黃坤,為咸寧的環境點贊。
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8年1至12月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排名,咸寧市位居第19位,成為全省唯一躋身前20名的城市。
發展圍繞綠色干,思路圍繞綠色轉。綠色,成為咸寧最亮麗的色彩。
近年來,咸寧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鄂南大地“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為助推咸寧綠色發展,市人大常委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治水、凈氣、護山”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等職權,開展一系列工作,為“美麗咸寧”建設貢獻了人大力量。
治水,守護清流碧波
今年6月4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美麗中國——我的家》對通山縣富水湖進行衛星連線直播,直播時間達10分鐘,充分展示了富水湖治理成果,通山富水湖美醉了全國觀眾。
湖泊治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咸寧市湖泊星羅棋布,其中被列入國家保護總體規劃的湖泊有7個,被列入省級保護名錄的湖泊有39個。
2014年以前,全市湖泊狀況不容樂觀,投肥養殖、圍欄圍網養殖、珍珠養殖遍“湖”開花,湖泊水域珍珠養殖面積達13008畝,占全省70%以上。
2014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綜合運用調研視察、暗訪監督、聽取報告、專題詢問、跟蹤督查等方式,開展一環扣一環的監督。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市加大湖泊治理力度,成效明顯。如今,咸寧各大湖泊水質明顯改善,恢復了碧波蕩漾。
淦河是城區的母親河。2018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對淦河流域開展為期3天的專題視察,督促、推動淦河流域綜合治理。
此次視察首次采取網絡直播的方式全程報道,把法律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有效結合,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合力攻堅,讓淦河碧水長流。在人大代表和新聞記者的參與下,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水質檢測、加強巡查監管、嚴控農村面源污染、完善兩岸排污設施,為淦河水環境改善作出了努力。
陸水河為長江中下游南岸一級支流,全長187公里,流經通城、崇陽、嘉魚、赤壁三縣一市,治理難度較大,市人大常委會對此很關注,開展了調研活動,敦促各縣市強化分段治理責任,建立在線監測平臺。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咸寧市陸水流域保護條例》列入度立法計劃,這是湖北省首部跨區域流域保護條例,條例制定后將為陸水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基層人大也對生態環境監督進行了一些探索,赤壁市神山鎮在2019年1月召開人代會期間,在咸寧市鄉鎮人大中首次開展河湖庫長制工作專題詢問,專題詢問結束后,對相關部門應詢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對測評結果形成審議意見,督促鎮政府及相關部門抓好落實,取得較好效果。
凈氣,呵護藍天白云
2018年春節,居住在市區的人們發現,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基本消失。從2016年9月1日起,城區由原來的限鞭改為禁鞭,市環衛部門負責人介紹,往年春節清掃量相當于平時2個月,如今輕松多了。
過去市民喜歡在節慶日尤其是春節燃放煙花爆竹,不僅產生大量噪音,而且對空氣污染極大。為此,2016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在咸寧市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決定》,開始在市區實施“禁鞭”工作。
為把禁鞭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2017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咸寧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條例》作為立法項目。2017年8月31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該條例。經湖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批準,條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條例》草案原本規定禁鞭區域為城區,在審議的過程中,根據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禁鞭區域擴大到城區和六個縣(市、區)城區。《條例》還要求從源頭上進行管控,對在“禁鞭”區域內生產、經營和儲存煙花爆竹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作了原則性規定。
為推進條例的貫徹實施,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咸寧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條例》執法檢查。各地各部門依照各自職責開展工作,形成強大的“禁鞭”工作合力。
截至目前,我市持有《煙花爆竹零售許可證》的個體經營戶從原來的2060戶減少到650戶。5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按照市里的統一部署全部退出煙花爆竹生產行業。
除了開展禁鞭工作外,市人大常委會還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執法檢查。市政府開展“三禁三治”專項行動,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出臺《關于秸稈禁燒追責問責意見》,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全市339臺20t/h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改造;市財政安排3000多萬以獎代補資金,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約3萬輛;全市220座加油站實施油氣回收改造。
通過多方施策、持續努力,我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2018年,咸寧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2.6%,較2017年上升了3.1%。
護山,保護城市綠肺
我市城市規劃區674平方公里范圍內,有自然山體163座,總面積約145平方公里;在已建成的88平方公里的市主城區中,有86座自然山體,總面積達到27825畝。
這些自然山體構成咸寧市主城區“山在城中、城在山間”的獨特城市風貌和特質,形成宜居宜人生態花園城市的自然底蘊。
前幾年,隨著城市建設快速擴張,破壞山體現象比較嚴重。為保護城區山體,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了《咸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咸寧市城區山體保護的決定》。要求市政府編制城區山體保護控制性規劃,加強城區山體保護工作。
2016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編制《咸寧市城區山體保護規劃》的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
2017年4月,《咸寧市城區山體保護規劃(2016-2030)》經市政府批準實施,為城區山體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為依法開展城區山體保護工作,2017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咸寧市城區山體保護條例》列入年度立法計劃。2018年10月25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該條例。經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此,城區山體有了“護身符”。
《條例》規定了城區山體保護的原則、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審批、保護措施、修復治理和法律責任。規定山體保護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明確山體保護線內八類禁止性行為和經依法批準山體保護線內的建設行為,以及山體保護線周邊的建設要求等。同時規定,因旅游、公益等項目建設確需占用或者征收、征用山體保護線內土地的,應當組織聽證會并進行報批和備案。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治本之策,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圍繞綠色發展依法履職,爭取為咸寧實現綠色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王漢橋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