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郭家灣文化廣場。寶塔村近年來投入300余萬元進行美麗村灣建設。目前已進行景觀路、村灣墻面藝術墻繪、立體觀光農業大棚、4000平方米綠化帶等項目建設,栽種景觀樹1000余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李星 吳濤 攝)
清除垃圾13.25萬噸、清理廣告牌2.2萬塊、清理水面9.23萬畝,拆除違章及破舊建筑18014處……6月13日,咸寧市在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公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階段性成績單。
香城泉都,聲名遠播。然而咸寧部分鐵路邊、公路旁、沿河沿湖岸線,垃圾清理、污水治理不到位,亂搭亂建亂放現象嚴重,安全、衛生問題堪憂;在部分鄉村,垃圾堆無人清掃,污水四處橫流,黑臭水體亟待治理。
4月1日,咸寧市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一場硬碰硬、實打實的環境顏值保衛戰“鳴槍”。
“先建后拆”贏支持
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水體岸線,節點沿線,村莊沿線等5類沿線,是這次整治重點。
6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只見淦河沿岸干凈整潔。該村11組和12組,京港澳高速公路跨越而過,一部分民房正進行立面改造。村保潔員周家兵、王美珍等4人正在清掃公路。迎向高速公路的墻面,以綠色為底色的巨幅漫畫十分搶眼。
村黨支部副書記潘盛軍介紹,該村聘請18名保潔員,負責全村公共部分的保潔。村里還整合移民獎補等資金,開展道路拓寬刷黑、立面改造等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民張淑芳家的破舊廚房、豬圈前一天剛拆,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獨立廚房、衛生間?!按謇锵冉ê眯碌膹N房、衛生間,我的舊房昨天才拆,原址將改建小花園。”張淑芳說。為了鼓勵百姓參與,村里先建后拆,贏得群眾積極支持。
一番“大洗臉”,面貌大變樣。潘盛軍有幾分自豪:“現在從高速公路上看,我們村美極了,像畫一樣?!薄百惖烂利惛蓛粽麧?。”6月16日,到通城縣黃袍山景區參加全國自行車戶外公開挑戰賽的男子組冠軍施文通也對咸寧鄉村贊賞有加。他說,自己在全國很多地方參加過比賽,黃袍山一帶的鄉村之美令人難忘。
環境美了享實惠
在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采訪,67歲的農婦曹艷秋熱情地用白瓷杯端茶敬客。細看瓷杯,杯上寫著“咸寧市政法委 2018年8月”等字樣。
說起茶杯,曹艷秋贊不絕口:“駐村工作隊的干部鄭衛平送的!”“一共送了多少個?”“8個。”老人用手比劃著回答。聽見熱鬧,曹艷秋的鄰居也來了。“這個我們家也有。我有兩個兒子,家里得了16個杯子?!薄皦驍[兩桌子啦。”大伙樂了。
原來,為調動當地百姓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干部們召集大伙開會時,將白瓷杯作為獎品發給大家。除了瓷杯,門前的綠色垃圾桶也是免費發的?!袄裁磿r候清運?”“垃圾桶裝滿了,就有人來清運?!睍v普通話的鄰居張紅艷幫助代答。“收費嗎?”“不收費?!?/p>
村里還免費給村民的大門噴上紅漆。村民們說,人居環境整治,得了不少實惠。
離塘湖鎮不遠的崇陽縣高枧鄉高枧村,經過立面改造的龍河古街古香古色,迎街面電線全部后遷,興建了廊道,刷了赭紅色油漆,映襯在藍天白云下,分外美麗。“計劃投入2000萬元打造龍河古街景點?!编l長劉素兵介紹。
通城的塘湖鎮與崇陽的高枧鄉兩地緊鄰,被幕阜山綠色旅游公路一線串珠。兩地有意借人居環境整治,將美景聯成一線,互相借力謀發展。
禁塑禁鞭“動真格”
“請喝茶!”在崇陽縣港口鄉政府采訪時,工作人員捧出玻璃杯里泡的清茶。
鄉黨委書記張朝暉介紹,自5月7日起,全鄉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杯碗餐具。鄉政府機關全部改用消毒餐具,并配套了消毒柜。
走進政府對面的美鳳餐廳,50多歲的老板娘龐美鳳見來客了,也是用玻璃杯倒茶。她說,改用消毒餐具不到一個月,少開支三四百元買一次性餐具。餐廳配套一個4層消毒柜,夠用。
龐美鳳的鄰居周再來是個廚師。一個月前,她接到通知,下鄉辦酒席,改用消毒餐具,可得到補貼,繼續用一次性餐具的,被發現的話,要罰款。她花1500元買了25套消毒餐具,鄉政府補貼1000元。5月22日,一位村民辦酒席,周再來帶去消毒餐具,對方開始懷疑是找機會多收錢,中途見到村里、鄉市場監管所來人拍照檢查,才知道這次是“動真格”了?!案劭谏酱ㄐ忝?,可每次雨水過后,河道內、兩旁樹枝上,到處都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睆埑瘯熃榻B,禁用一次性餐具取得成效后,還將禁用更多白色垃圾,引導百姓使用竹編、竹器具等環保產品。
在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大堝村,不僅禁塑,還禁鞭?!按謇餃蕚淞?套電子鞭炮機和禮炮。”大堝村支書吳國甫介紹,以前紅白喜事放鞭炮得一兩萬元,現在租用電子鞭炮,一兩千元即可解決,不僅節約了開支,還保護了環境。
記者手記
重在建立長效機制
張愛虎
在某偏遠山村,偶然見到垃圾分類亭,擺放著分類垃圾桶。農村也普及垃圾分類了嗎?細問才知,分類收集的垃圾無法做到分類處理。垃圾車一來,一股腦全部裝上車運走了。運到哪里了?就近就地填埋了。村干部說,垃圾分類試點能否推開,還得再看。
咸寧農村垃圾處理,普遍是戶清掃、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近兩月,該市共清理垃圾13萬余噸。如何處置?近的運到咸寧垃圾發電廠;偏遠的,轉運成本太高,就地填埋。但在一些地方,農村土地全部承包,村集體無地可用,沒有填埋場,隨意處置留下隱患。
保潔員的工資、鄉鎮垃圾清運費,目前大部分從縣級整合的扶貧政策資金中解決,另有部分需要鄉鎮、村集體配套解決,沒有固定來源。值得關注的是,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是階段性戰役,但環境治理沒有窮期。扶貧政策之后,環境治理的資金從何而來?目前,相當部分鄉鎮是“吃飯財政”,來源主要靠上級轉移支付;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弱,很多村集體經濟收入尚未達到5萬元,而需要支出的保潔費占相當大比例。因此,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保障制度,也需從長計議。
自百日攻堅戰行動開展以來,咸寧市人、物、財累計投入達8.42億元。這種投入主要是政策性獎補投入,老百姓和社會資本投入偏少。要解決投入不足難題,需將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特色產業等結合起來,長遠謀劃,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激發內生動力,提升百姓參與積極性。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胡劍芳 馬麗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