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家門口”看上好中醫——“十四五”我國中醫藥服務體系再優化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馬曉媛
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總診療人次數達到16.6億。龐大的數字背后,少不了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的支撐。
“十四五”時期,我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特色優勢日益彰顯,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看上了好中醫。
強基層,“織密”中醫藥服務網
夏秋之交的京城濕熱交蒸,彩虹城第二社區內,一場“一站式”巡診活動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問診。“您血壓有點偏高,伏天要少熬夜,飲食別太咸,多吃冬瓜、綠豆湯這類清熱的食物……”到此巡診的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蔡元元為居民李阿姨詳解三伏養生要點,叮囑健康注意事項。
打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康。“十四五”以來,我國持續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不斷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群眾看中醫越來越方便。
國家中醫藥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年底,全國已有約4.2萬個中醫館,覆蓋超9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超過99%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約96%的縣設有縣辦中醫醫療機構;約91%的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了中醫臨床科室。
此外,在國家中醫藥局鼓勵支持下,943個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構建起縣鄉村一體化的醫療服務網絡。
從城市到鄉村,中醫藥服務網越織越密,滿足百姓尋醫問藥之需。
建高地,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成立介入中心和重癥醫學科;引進新技術、新項目156項;多個專科獲評國家級或省級中醫優勢專科……經過四年多的探索,依托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建設的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十四五”期間,我國加快布局建設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努力讓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截至今年3月,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中西部等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累計建設重點專科240多個,引入醫療新技術1200余項,專科疑難重癥診療能力持續提升。
同時,多地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發展中醫藥特色預防保健、治療、康復服務,加強中西醫協作。國家中醫藥局醫政司副司長邢超說,這種新型醫聯體通過建立中醫優勢專科聯盟、技術骨干下沉、綠色轉診通道等方式,推動了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等各類中醫“醫學高地”也在加快建設,帶動多地醫療服務水平提升。
揚優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對于健康中國建設至關重要。
遴選確定1158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以提升臨床療效為核心,提高專科診療能力;擇優選擇138家中醫醫院開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以名科、名醫、名藥帶動醫院特色發展;在1493家縣級中醫醫院開展“兩專科一中心”項目建設,提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服務能力、急診急救能力和基層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能力……“十四五”期間,我國多措并舉進一步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要讓中醫醫院“姓中”。國家中醫藥局引導公立中醫醫院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持續加強中醫藥人員配備,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住院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分別升至76.29%、88.33%和96.00%。
加強中醫醫院兒科、老年病科、康復科建設;推動婦幼保健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中醫藥干預試點……我國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持續為重點人群健康保駕護航。
邢超表示,國家中醫藥局將堅持以中醫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提升中醫臨床療效為核心,持續優化中醫藥資源供給,提升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努力打好“十四五”收官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