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南京照相館》通過七位平民守護南京大屠殺底片的故事,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的敘事手法,實現了歷史記憶、人文情感和當代價值的共鳴。這種創作思路為辛亥文物傳播提供了范式:文化傳承需從“物”的展示轉向“人”的聯結,讓文物成為昨天與今天對話的媒介。2025年正值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與中山艦命名百年,更需要講好辛亥革命故事,探索辛亥文化的創新傳播途徑。
一要借助電影化敘事,重塑文物故事宇宙。借鑒《南京照相館》中,把照相館作為敘事載體的巧妙設計,可將辛亥文物轉化為故事發生器。例如,黃興上孫中山的《革命計劃書》,可開發為劇本殺《1910·革命進行時》,玩家通過破譯密信、制定廣東起義方案等任務,參與到重大的軍事抉擇。利用3D掃描、XR技術復原關鍵場景,在辛亥革命博物館搭建“武昌起義指揮部”,觀眾只需佩戴MR眼鏡,就能參與虛擬起義籌備會議,與全息投影的黃興共同部署作戰計劃。配備“時光穿梭機”觀影裝置,在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設置環形幕布,播放微電影《1912·中山艦24小時》,通過硝煙、江水與體感震動還原實景現場,增強歷史愛好者和游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感。
二要創新傳播機制,構建Z世代傳播矩陣。發起“辛亥文物二次創作計劃”,邀請UP主以文物為素材進行構思創作,如用《臨時約法》文本制作國風電音,將起義電報改編成互動小說,把優秀作品納入到博物院數字館藏。實施跨媒介敘事工程,推出“辛亥記憶拼圖”計劃,將分散在南京、武漢、廣州,乃至日本和美國等地的辛亥文物,通過區塊鏈技術數字化,觀眾在各館收集NFT碎片,拼合完整后,可解鎖獨家紀錄片《尋找1911》,激發全民追憶歷史,傳承新文化運動和革命精神。還可以制作“文物盲盒”,讓每個盲盒包含3D打印微縮文物(如起義手槍、中山艦模型)、專屬數字藏品和歷史人物手記復刻版,通過潮玩形式,吸引各個群眾喜愛和收藏。
三要開展博物院空間再造,還原可觸摸的歷史。設置文物修復工坊,游客在專家指導下,可以親手修復仿制文物(如銹蝕的起義軍刀、文物底稿)。創建“聲音檔案館”,采集辛亥革命后裔口述史,觀眾戴上骨傳導耳機行走在展館,耳邊會自動播放對應展區的歷史音頻,實現“行走的聽覺展陳”。搭建社會化協作平臺,啟動“全民策展人”計劃,公眾可線上提交展覽方案,獲選者獲得經費支持并署名策展,如00后視角下的孫中山特展。另外,還可以將孫中山手稿、熊炳琦《武漢戰紀》、《殺徐官》連環畫等歷史文獻和中山艦、民國旗袍,開發為辛亥革命系列文創IP,線上線下進行售賣,擴大辛亥革命辨識度和湖北文旅影響力。
100年前,不滿足于推翻腐朽的君主專制制度,孫中山先生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昭示了共和政體將開辟全新天地;100年后,電影《南京照相館》的字幕結尾:“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回應了先生殷殷囑托,并激勵我們一路勇毅向前。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我們期待辛亥文化得到活態化傳承與創新性發展,不僅成為昨天與今天的記憶紐帶,更提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精氣神。
稿源:荊楚網
作者:朱江(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人民政府)
責編:葉輝
為了讓更多公眾參與、展示個人作品,本次大賽征集預計將持續至8月底,經綜合評審后,將為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金,同時擇優在主流媒體和博物院宣傳平臺進行專題展示。
投稿請發送至指定郵箱 xhgmwwcbds@163.com,郵件標題需按【辛亥革命文物傳播作品征集】類別 + 姓名(集體名)+ 參賽作品標題規范填寫,內容備注聯系方式。
點擊鏈接,參與百年辛亥 民族豐碑——“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文物傳播大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