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首義,薪火相傳;赤誠之志,光耀千秋。114年前的槍聲響徹武昌古城,宣告了千年封建帝制的終結,也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民主共和的偉大征程。今天,當我們在新時代的征途中回望那段崢嶸歲月,仍能從辛亥革命的熱血故事與紅色遺跡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與歷史的回響。
孫中山先生作為辛亥革命的偉大領導者,不僅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三民主義”,更以畢生心血謀求國家獨立、民族復興、人民幸福。1912年1月1日,他在武漢紅樓莊嚴宣誓,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刻,不只是個人的榮耀,更是民族覺醒、制度革新的象征。紅樓的每一寸磚石,似乎都銘刻著他那句鏗鏘誓言的回聲,見證著中國由古向今、由帝向民的偉大跨越。
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正是在武漢點燃。位于武昌的起義門,便是這場革命的起爆點。其“雙龍戲珠”的獨特布局,不僅富有文化寓意,更象征著變革與希望。這里是革命者用生命和信念沖破黑暗的起點,是民主與自由曙光升起的原點。如今,起義門靜默佇立,卻依舊散發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引無數后人駐足凝視,緬懷先烈。
辛亥革命博物館則是革命記憶的集大成之所,亦是精神火種的薪傳之地。館內所藏文物、圖史,不僅真實再現了革命先驅的英勇和智慧,更還原了他們謀劃起義、推翻帝制的每一個關鍵時刻。1911年10月29日,正是在此地,各路志士代表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奠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主共和制度的基石。革命者在此鑄就了“天下為公”的政治信仰,也喚醒了億萬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民族自覺。
武漢,因革命而紅。作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它不僅孕育了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萌芽,更成為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從首義之聲,到抗戰烽火,再到新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武漢始終在國家命運的關鍵節點上挺身而出、勇立潮頭。今日之武漢,已然從英雄城市蛻變為國家中心城市,在科技、教育、交通、產業等多領域走在前列,續寫著屬于新時代的武漢夢、中國夢。
辛紅鑄華,武夢續篇。辛亥革命的火種,早已深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今天我們紀念辛亥,不是沉湎歷史,而是要傳承首義精神,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我們更應銘記那段血與火的洗禮,讓革命精神照亮時代前路,讓紅色文化筑牢國家未來。
首義未竟,奮斗不止;初心不忘,未來可期。
稿源:荊楚網
作者:程靜姝(武昌區中南路街道辦事處)
責編:葉輝
為了讓更多公眾參與、展示個人作品,本次大賽征集預計將持續至8月底,經綜合評審后,將為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金,同時擇優在主流媒體和博物院宣傳平臺進行專題展示。
投稿請發送至指定郵箱 xhgmwwcbds@163.com,郵件標題需按【辛亥革命文物傳播作品征集】類別 + 姓名(集體名)+ 參賽作品標題規范填寫,內容備注聯系方式。
點擊鏈接,參與百年辛亥 民族豐碑——“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文物傳播大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