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晚8時,第十九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專場演出《編鐘樂舞》在武漢琴臺大劇院隆重舉行。本次演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北省演藝集團、武漢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聯合主辦,旨在通過藝術表演展示荊楚文化魅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編鐘樂舞》專場演出現場。通訊員供圖
當舞臺大幕緩緩拉開,一場以楚文化為魂、以編鐘古樂為韻的音樂會震撼上演。演出以《編鐘樂舞》歌舞劇代表性節目為核心,融合了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國樂團、歌劇團、舞劇團的經典作品與臺灣元素,呈現了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千年回響》《荊楚雄風》、女聲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男聲獨唱《長江之歌》、民樂合奏《菊花臺》、舞蹈《采桑》《細腰》、女聲獨唱《龍船調》,以及大型編鐘樂舞《鳳舞九天》等12個精彩節目。返場環節中,演員們特別獻演臺灣民謠《阿里山的姑娘》,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觀眾被《編鐘樂舞》深深吸引。通訊員供圖
“親耳聽到編鐘演奏太震撼了!”來自臺灣南投的王懷恩難掩激動。他透露,此前僅在影視作品中見過曾侯乙編鐘的影像,當在湖北省博物館親眼看見這件青銅重器時,內心的震撼無以言表。當《菊花臺》的旋律從編鐘中流淌而出時,他感慨道:“熟悉的流行音樂通過兩千年前的樂器演繹,這種時空交錯的藝術體驗既親切又新奇。”
本次演出吸引了臺灣嘉賓和志愿者約1500人觀看。劇場內座無虛席,觀眾全程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編鐘樂舞》專場演出不僅展現了湖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為兩岸同胞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橋梁。長江之水連兩岸,荊楚編鐘系親情,這份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跨越山海,生生不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