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天,全球目睹了以伊停火的多重反轉。
譚主梳理了美國、伊朗、以色列三方相關表態的時間線:
可以看到,美國與伊朗、以色列的態度,呈現出了一種微妙的反差:
美國先提前官宣停火,后又敦促雙方遵守協議,顯得非常主動。伊朗和以色列卻對停火的可持續性持保留態度。
種種表現,使得這次停火變了味。
美國對局勢的掌控欲格外強烈,背后其實另有所圖。此前,美國突襲伊朗,而后又號稱全身而退,并將這些行動描述為“單次打擊”,但真的如此嗎?
譚主通過開源信息發現,美國其實在暗中調整中東軍事部署。
透視美國的長期戰略布局,不僅要關注美軍的單次行動,更要關注美軍在中東的常規部署。
從霍爾木茲海峽到波斯灣的關鍵水域,是觀察的窗口。
開源信息顯示,6月以來,美軍撤離了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PATFORSWA)在霍爾木茲海峽的常規部署。
同一時間,美國曾計劃向霍爾木茲海峽內側的波斯灣水域部署瀕海戰斗艦。
霍爾木茲海峽對美國的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
||它關乎經濟利益,每天經該海峽運送的油品數量占全球日均石油消費量的20%,是全球能源運輸的關鍵通道。
||它也與軍事利益相關,承擔著美軍在中東地區力量投射、情報收集和區域威懾的復雜功能。
根據美國海軍學會“艦隊追蹤”專欄的記錄,2023年5月中旬,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開始在霍爾木茲海峽部署。
當時,是因為出現了伊朗扣押商船事件。美軍判斷,需要加強對關鍵水道的監控,保障商船的安全通行。
此后,這項部署被保留下來,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長期駐守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這記錄在了美國海軍學會2023年5月22日以來的所有“艦隊追蹤”中,直到今年6月,它在記錄中消失了。
其他開源工具也記錄了相同的信息。
譚主利用開源船舶追蹤工具發現,今年以來,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的活動,基本是在霍爾木茲海峽的東部入口打轉。
||圖中的COASTGUARD1145即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派出的巡邏船
在航行過程中,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船多次與該區域油輪的路線平行,顯示出其為油輪護航的意圖——這種“平行航行”的方式,不僅能夠實時監控油輪的動態,還能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迅速介入,確保油輪的安全通行。
||紅色的箭頭是油輪
這些現象,對應著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在美軍中東地區常規部署中的功能。
美軍在中東的常規部署,還包括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和第五艦隊:
||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主要負責海軍行動的總體指揮和協調。
||第五艦隊專注于執行海軍作戰任務,包括海上安全和反恐。
相比之下,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側重保障商船航行的自由與安全,而其他部署則側重通過強硬軍事手段應對更嚴重的區域安全問題。
這反映出,過去兩年,美國主要從經濟利益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通過巡邏船部署確保霍爾木茲海峽的暢通。
然而,隨著美國海岸警衛隊西南亞巡邏部隊“消失”,同一時間,美國開始調度瀕海戰斗艦前往波斯灣,這樣的考量,正在發生變化。
譚主注意到,按原計劃,這次調動并不是一次常規調度。
通常,美軍的調度遵循輪換部署模式,即艦艇和部隊按照預定周期進出中東地區,以確保持續的作戰能力。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輪換部署,主要集中在航母打擊群和驅逐艦中隊:
||美國航母打擊群會在中東輪換存在,這個月中,“尼米茲”號航母穿越馬六甲海峽前往中東,便是與駐守在阿曼灣附近“卡爾·文森”號航母輪換——由于“尼米茲”號的部署加快了,這才導致了此前的雙航母同臺。
||驅逐艦中隊可能獨立作戰,也可能加入航母打擊群。過去一年,中東地區出現了“杰森·鄧納姆”號、“葛底斯堡”號、“邁克爾·墨菲”號和“奧凱恩”號驅逐艦等,它們部署的時間基本都是幾個月。
這些部署可以彰顯美軍在中東地區持續存在,形成對伊朗、胡塞武裝等國家和武裝力量的武力威懾。
而原計劃調度的這批瀕海戰斗艦,都是首次部署到中東地區。
與驅逐艦相比,瀕海戰斗艦體積小、速度快,專注于近岸作戰。通過部署在美軍波斯灣的基地,它們可以及時響應突發情況,迅速前往霍爾木茲海峽周邊的水域。
并且,它們攜帶了首批美軍全新設計掃雷套件,配備了新型導彈和無人系統。
這些新的掃雷套件,專為淺水和深水環境的操作設計,霍爾木茲海峽正有著水深變化大的特點,包括幾十米的淺水區域和200米左右的深水航道。
再比如無人系統。戰時,無人系統可通過部署高空氣球建立臨時通信網絡,為因衛星中斷而失去通信能力的部隊提供應急網絡支持。和平時期,這些系統則能夠執行持續的偵察、監視和情報收集任務,對地區國家和武裝力量的軍事動向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控。
顯然,新的部署不只是為了護航而來,美軍還設想了多種作戰和支援場景,這正是美軍希望加強其在中東軍事存在的體現。
過去兩年,美國曾嘗試多種方式來實現相似的目標。
然而,這些計劃,都遇到了來自地區國家和武裝力量的強烈反對與軍事威懾。
美軍在中東仍保有大量軍事基地,這些基地構成了其在該地區軍事存在的核心支柱。而美軍加強控制關鍵水域和航道的計劃,可以快速激活其在中東的軍事行動能力和戰略威懾力。
譚主通過開源船舶追蹤工具,梳理了今年以來曾在中東地區出現過的美國艦艇,發現其主要集中在阿聯酋、巴林和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或港口。
從近到遠來看:
||阿聯酋的達夫拉基地是美國第380空中遠征聯隊和第99偵察中隊的所在地,后者負責向美國最高指揮部提供關鍵情報信息。
||巴林駐扎著第五艦隊和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總部,其深水港可容納美國最大的軍艦。
||科威特則有多個美軍基地,其中,阿里夫詹營部署著中央司令部陸軍部隊的前方指揮部。
對于這些基地,空軍和陸軍或許能找到其他調度和轉移方式,但海軍的航母或軍艦想要進出該地,霍爾木茲海峽就成了必經之路。
這樣梳理下來,可以看到,美軍并未收斂其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反而希望借助新型裝備和技術,計劃強化對關鍵航道的控制。
過去兩周,美國在中東的種種行為并未真正尊重伊朗的核心關切。反而,美國希望進一步鞏固自身在中東的軍事存在。
很顯然,美國在中東的行動并非出于善意。通過對關鍵航道的控制,美國可以在不消耗過多戰略資源、干擾其戰略東移目標的情況下,同時維持對中東安全形勢的影響力,“順手”攪亂中東。
海上力量的部署動向往往是美國戰略戰術調整的風向標,無論是“自由航行”還是海上“灰色地帶”競爭,美國海上力量的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也會影響其他關鍵水域和水道的形勢,本質上都是來維護其霸權利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