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時節,漫步在南湖步行道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遠處,一葉扁舟劃過水面,泛起陣陣漣漪。6月17日,“江湖不遠 岳陽很近”——全國網絡媒體“湖南e周”主題宣傳活動在岳陽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名媒體記者和網絡達人齊聚南湖,看這片煙波疊翠、人文浸潤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如何立足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將詩與遠方從美好憧憬變為愜意體驗,書寫文旅融合發展的“南湖模式”。
岳陽南湖新區因南湖而得名。2023年,南湖新區成功晉級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目前正積極參評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培育對象。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全區累計接待游客58.2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4.3億元。數據背后,是南湖新區以文化為靈魂、生態為底色、創新為動力,推動文旅產業從“單一景區”向“全域融合”升級的不懈努力。
人文為魂:激活千年文化基因
南湖古稱巴陵?湖,唐代張說的“云間東嶺千重出,樹里南湖一片明”道出了南湖之美。作為全國少有的城市天然湖泊,南湖水域面積13.7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兩倍,被評為“國際魅力湖泊”。
如何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南湖新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來,該區提出“重繪湖山勝景,激活文化基因”計劃,通過景觀體系重構推動全域旅游升級,結合城市風俗最終確定了包括麥港飛舟、天燈引航、三眼閱秀、一龍九龜、南津古渡、太白賒月、圣安塔影、?閣尋梅、范蠡歸隱、八仙問道在內的“南湖十景”,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環湖岸邊,集觀光車道、騎行道、步行道于一體的“南湖三圈”,串聯起圣安寺景區、南津古渡、房車營地、花語世界等優質旅游資源,形成兼具旅游休閑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山水生態體系。
首屆岳陽市旅游發展大會、首屆全國青少年戶外運動大賽、中國家庭帆船賽等系列節賽,更是開啟了南湖新區“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
生態為基:守護一湖碧水清波
泛舟南湖,清風拂過,綠水相伴。湖畔綠樹蔥籠,居民們在湖邊散步、拍照,感受美麗河湖帶來的幸福感。
近年來,南湖新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強力推進“截污、禁養、清淤、活水、嚴管”十字方針,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總體目標,獲評湖南省美麗河湖,為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這里就是一個天然氧吧!”“湘版‘西湖’,被我發現了!”看著眼前風景秀美的南湖景色,媒體團的記者們紛紛拿出手機,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曬出南湖美景,為風景秀麗的南湖打CALL。
曾幾何時,南湖如同一口“大鍋”,岳陽城區污水匯流“鍋底”。到了夏季,氣溫升高,藍藻呈大面積爆發之勢,一度讓南湖水質岌岌可危。
“我們通過全面開展湖水底泥清淤、截污納管、生態修復等工作,徹底根除黑臭水體,連續六年控制了藍藻大面積暴發”講解員劉蒙介紹,現在南湖主湖水質常年穩定在地表水Ⅲ類。
創新為要:打造多元業態矩陣
村長市集、太白詩酒茶、民宿書店、研學基地……曾經破舊不堪的村莊,變身熠熠生輝的文旅地標。在洞庭湖小鎮,記者們體會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后的地區“蝶變”。
小鎮的前身是陳家咀村,村民以務農為生,村內雞鴨亂竄,果樹雜生,鮮有人來。2021年,南湖新區以“守護好一江碧水”為使命,啟動全面改造,盤活閑置土地與房屋,注入7.8億元資金,將其重塑為集原鄉村落、文化藝術、科技體驗于一體的洞庭湖小鎮。
結合洞庭湖“水·鄉"文化核心,小鎮分為產業創意區、文化體驗區、田園度假區、生態觀光區、自然科普區、山地運動區等六大功能區,從傳統巴陵民俗、食、住、行、漁等文化中,尋找傳統洞庭水鄉記憶。同時結合數字化時代生態,創新場景產品理念,打造鄉村創新農文旅融合度假的小鎮標桿。
如今的小鎮,石板路蜿蜒于田園屋落間,風格各異的民宿掩映于綠蔭中,市集小鋪匯聚香干、糍粑、豆子茶等傳統美食?!肮澕偃?,小鎮日均人流量超2萬,許多村民留在小鎮務工,每個月工資有三千多,還有保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鎮不僅成為市民們周末“慢生活”的打卡地,還為原居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