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周陽、羅玲)6月24日上午,雨水暫歇,地處咸寧城郊的咸安區浮山街道楊下社區壟嶺鎮“共享菜園”又充滿生機活力,辣椒、茄子、缸豆、黃瓜等蔬菜長勢喜人,幾位園主正在采摘,享受豐收的喜悅。
“自己種的蔬菜吃不完,還要送給別人。”園主陳師傅一邊摘菜,一邊高興地說。“你家白菜長得真好,有什么訣竅?”園主吳阿姨在菜地上拾掇著,還不忘與他人交流種菜心得。園主陳女士經常帶兒子來菜園體驗農活,“現在兒子更加珍惜糧食,也不挑食了。”
誰曾想,這片“共享菜園”以前是15畝撂荒地,環境臟亂差。
“一方面地沒人種,種植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有體驗種菜、親子互動、親近自然的需求,卻無地可種。”為此,楊下社區因地制宜開展耕地保護,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打造“共享菜園”,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楊下社區黨委書記錢志介紹,通過居民議事會、入戶走訪等方式,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大家就打造“共享菜園”形成共識——將15畝撂荒地進行統一改造,細分為60塊,以每年400元一塊的價格,供周邊居民有償認領。
意見統一了,壟嶺鎮小區居民積極性高漲,紛紛投工投勞,參與到雜木清理、土地平整、道路硬化等工作中來。
休閑涼亭旁,菜地規整排列;石板小路,貫穿菜園;蓄水池、溝渠環繞,滿足灌溉需求;五間工具房,免除攜帶農具負擔;7名黨員志愿者日常巡邏,加強管理、維護環境衛生……去年10月,撂荒地實現華麗變身,“共享菜園”一推出,60塊地就被“搶”完。
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楊下社區“共享菜園”通過零散地塊整合、投工投勞、統一改造等共同參與方式,整治撂荒地,以低成本、小體量租地模式,讓城里人的田園夢變為現實,吸引更多人參與耕地保護,弘揚傳統農耕文化,開辟居民增收新路,打造城市社區“共享景觀”,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實現一舉多贏。
今后,將持續復制推廣“共享菜園”模式,并探索“村民租用,自耕自種”模式,逐步實現以點帶面,將撂荒變菜園、農田變農場。以此既有效解決有地無人種、種植效益不高和城市居民無地可種的問題,又滿足城郊土地深度利用以及城市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在城鄉之間搭建供需橋梁,推進耕地保護與種植模式“雙升級”,譜寫耕地保護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