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友江、周沁)5月22日,早夏時節,驅車走進位于大冶市靈鄉鎮風橋村陳家山的大冶康之堂·藥博園,沿途草木蔥翠,盡管路旁山間依然能偶見因受年初那場凍雨損害的枯樹殘枝,但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讓人會對秋天的收獲季節充滿希望。
走進康之堂·藥博園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幾個幾千平方米的鋼構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外芙蓉花開,大棚內新栽種的鐵皮石斛正綻放金黃色的花朵,清香撲鼻。
“是呀,政府部門扶持,朋友幫助,家人支持,還有當地村民對我這份產業帶動當地發展的信任,是我‘重頭再來’的力量源泉。”大冶康之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海明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然感慨萬千。
“當時我第一時間看到大棚全都倒塌,培育的石斛近乎絕收時,大腦一片空白。”馮海明說,就在當時,政府的主要領導給他打來電話,并第一時間趕到基地,安排鏟車鏟雪除冰,讓他十分感動,他收拾心情,拍了當時受災現場照片,并配了“重頭再來”的音樂,發了朋友圈。
“受災后我馬上就開始重建,到4月底我們4個大棚基本建起來了,并且2號、3號大棚的石斛苗全部種完。”馮海明介紹,目前種植的鐵皮石斛成活率幾近100%,再過一個星期鐵皮石斛花就可以采摘了,今年保守估計可以采摘鮮石斛花300斤左右。他還舉了一個例子,災后重建期間,他聘請當地村民務工,許多村民主動找到他,表示重建需要大量資金,即使工資延期發放也沒關系,這讓他十分感動。
馮海明說,基地重建累并快樂著,春節到現在,他幾乎沒完整休息過一天,就連“五一”女兒結婚,也是吃完送親飯就往基地趕。“現在家人越來越理解和支持我這份事業了。”他說,原先不太理解對這份事業執著的愛人,在2年多沒來基地后,今年也來基地幫助打理了。
“我這是連累家人同我一起吃苦受累了。”馮海明說這番話時,滿是愧疚感。“既然選擇了這種承擔風險的農業產業,就會堅持下去,哪怕失敗,大不了‘重頭再來’。”
馮海明坦言,之前曾想將基地提檔升級,正好利用這次災后重建的機會“重頭再來”。他展望,今后康之堂會深化與相關院校的合作,研發鐵皮石斛的凍干技術,開發更多的鐵皮石斛產品,將這份產業做成帶動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