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呂鑒蕾 通訊員華文莉)人間四月,草木蔓發。
在開發區·鐵山區大王鎮貴灣村香椿基地,一派忙碌景象,一株株鮮嫩的香椿芽被有序采摘、裝箱。“今年,我們推行香椿產業發展新模式。”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黃石楷模”、貴灣村香椿產業帶頭人李祥兵一邊觀察著香椿芽的長勢,一邊說道。
情系桑梓 返鄉創業
現年59歲的李祥兵曾是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廣西地質勘查院的項目經理,早年外出求學,后來一直在廣西從事地質勘察工作。
2017年,李祥兵回村看望老母親時,看到村里雜草叢生的土地,看到村里缺少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他一直想著能做些什么,幫助家鄉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懷著投資家鄉創辦產業的強烈愿望,他主動聯系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表達了返鄉創業的意愿。
“我平常就愛喝香椿茶,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降血糖等功效。”李祥兵先查閱相關資料,然后赴山東、河南、陜西考察,決定在貴灣村發展香椿產業。2018年10月,李祥兵投資518萬元注冊成立湖北椿發生態有限公司,帶領村民開發香椿種植產業基地。
抗疫自救 情暖一線
2020年開春,正值香椿收獲季節,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新冠疫情。武漢是重災區,而距離武漢僅有80公里的黃石,也是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之一。
李祥兵在開發區·鐵山區、大王鎮政府支持下,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幫助下,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香椿頭茬產出后,公司組織勞動力采摘鮮芽,將第一批鮮芽捐贈給江蘇援黃醫療隊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療工作者。
隨著春天到來,天氣轉暖,香椿鮮芽大量產出。如何克服疫情影響,促進香椿產品銷售成為擺在李祥兵面前最大的難題。產業有難大家幫,在鎮村共同努力下,李祥兵多次去武漢四季美、白沙洲農產品、黃石潤信批發市場聯系銷路,同時聯系黃石本地社區銷售網絡,利用社區電商和消費扶貧平臺銷售。
產業發展 締造品牌
在各方的幫助和努力下,椿發公司產品有了較大知名度,注冊了“大王香椿”和“鑫椿園”兩個商標,逐步打開了銷售市場。
即便受到疫情影響,但椿發公司2020年依然實現100余萬元的銷售收入。同時,在政府的支持下,李祥兵團隊新建保鮮冷庫2個,同武漢白沙洲、黃石潤信等批發市場建立了銷售網絡,建設2000平方米智能溫室1座,正在籌建第2座溫室大棚。發展了多個品種香椿及香椿芽苗菜種植,建立香椿綜合利用與開發科研基地1個,正在打造省級香椿種子站等科研場所。
從2021年開始,大王鎮在貴灣村舉辦了兩屆香椿文化旅游節,吸引5萬多名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有效提升“大王香椿”產品知名度和“香椿小鎮”美譽度,貴灣村獲得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香椿產業園榮獲“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系列榮譽稱號,大王香椿成了黃石響當當的農特品牌。
助力增收 圓夢貴灣
李祥兵的香椿產業,不僅綠化了貴灣村及周邊村的環境,更點亮了村民發展產業的希望。
如今,湖北椿發生態有限公司共流轉貴灣村762畝土地,有力促進當地土地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除了我自己承包的5畝香椿地的收入,我還能去采摘香椿以及到香椿產業園務工,一年收入輕輕松松達6萬元,還能照顧到家里,比出去打工劃算多了。”承租的村民李遠勝說。
近年來,大王鎮貴灣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節節攀升。據粗略統計,如今的貴灣村,通過政府支持、鄉賢投資、公司建設、專家指導、村民返租,全村香椿種植面積近千畝,種植戶人均香椿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3萬元。
“目前,我們正在逐步完善香椿衍生產業鏈,計劃發展貴灣村農家樂、賞花游、采摘游等旅游產業,形成以香椿為主導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綜合體,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建設和美村莊。”李祥兵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