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王焱堯 呂鑒蕾 阮瓊)3月1日起,《鄂州市觀音閣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自此,“閣堅強”有了“護身符”。
萬里長江第一閣。金康 攝
鄂州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位于湖北鄂州長江段龍蟠磯之上。千百年來,它矗立江心,傲然獨立。一到汛期,這座“洪水沖不走”的觀音閣就會走紅網絡,被網友追捧為“閣堅強 ”。
鄂州市博物館考古員余夏紅介紹,歷史上,觀音閣遭遇了無數次水災、兵災、火災等諸多遭遇。自宋代以來,當地群眾,在鄂州江中礁石(龍蟠磯)上建有小寺廟,但因多年水患無常,成為廢墟,屢毀屢建。1938年8月23日,日軍占領鄂城,炮轟觀音閣。
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長江爆發百年不遇大洪水,觀音閣沖毀、成斷壁殘垣,1957年重修竣工;1966年“文化大革命”,觀音閣遭到破壞,再次成為一座廢墟。千百年來,歷經水災、火災、兵災等無數災難,觀音閣一次次在廢墟、破損中新生。
2006年,觀音閣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鄂州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并越來越多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觀音閣延年益壽,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亮麗的長江色彩。
進入新時代,為什么要出臺這樣一部管理辦法?鄂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既要堅守保護底線,也要堅持以用促保;既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也要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汛期游泳登閣事件頻繁發生,存在不小安全隱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觀音閣保護制度不健全、管理責任不清晰。
為此,管理辦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觀音閣保護管理工作實際,進一步明確了日常保護管理部門及保護管理職責,同時規定將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將觀音閣建筑安全納入防災減災體系,創新建立保護專家咨詢制度。
管理辦法全文共19條,主要從職責分工、保護措施、合理利用、監督檢查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規范。 通過以上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確保觀音閣保護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這也是鄂州市出臺的首部以文物保護為主題的政府規章。
滔滔江水不斷沖刷觀音閣。金康 攝
對于廣大市民最關心的開放問題,管理辦法也作出了明確回應:觀音閣在條件具備、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應當適度有序向公眾開放。暫不具備開放條件的,應當在重點區域開辟宣傳展示空間,或者在合適位置設置銘牌說明。
“長江自巴蜀至吳淞口僅此一閣,世稱‘萬里長江第一閣’,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余夏紅說,觀音閣建筑面積419平方米,自西往東由觀瀾亭、祖師殿、觀音殿、老君殿、純陽樓等組成,民間風味特濃,整個建筑本身都是“寶”,它也是千百年來長江流域文明的見證。建議相關部門依托觀音閣,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內涵,切實講好長江故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