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幼云)8月25日,筆者從鄂城區西山街道了解到,今年以來,該街道堅持“強載體、強隊伍、強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思路,多形式打造一線“法景互融”陣地,多維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多渠道暢通群眾身邊的“法宣通道”,推動街道法治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切口”推動“大縱深”。西山街道黨工委強化組織領導,全域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居民小區口袋公園、樓下休閑廣場、村灣文化祖屋等法治宣講陣地,采取群眾咨詢、專家解答、案例教育等方式,強化基層“面對面”法治宣傳實效,營造濃厚的法治宣講學習氛圍。
“小場景”融入“大法條”。法治宣講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講起,結合鄰里關系、家庭矛盾、合同糾紛等群眾身邊事例進行生動宣講,將《憲法》、《民法典》送到群眾身邊,講到百姓心里,全街15個分布在轄區各處的“小講臺”搭建起法治宣講的“大舞臺”,把“模擬法庭”設到了老百姓家門口。
“小幫辦”服務“大環境”。街道司法服務“關口前移”,遴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律師組成精英團隊,搭建法檢與行業協會溝通平臺,“流動法務”進重點企業和在建項目,定期到企業開展法治宣講活動,及時提供法律咨詢并建立訴訟綠色通道,指導企業合規經營,保障企業平穩生產安全運行。
“小平臺”構建“大平安”。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桂花園社區設立“援來360”矛調小屋,創建“援來360”調解聯盟、“和事佬志愿服務隊”等15支志愿調解組織。創新出臺矛調“153”工作法,相關經驗在省級媒體《支部加油站》專題推介。2023年,西山街道火車站社區《法的N次方》被團省委授予“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稱號。
西山街道根據不同受眾群體采用不同的宣講方式,打通法治宣講“最后一公里”。通過“法律明白人”上門開展“法治微宣講”,將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送進群眾心里。
同時,將“法”與“景”有機契合,打造特色鮮明、創意新穎的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建成梁新屋村法治村灣、石山社區法紀一條街、落駕坪社區法治廣場、桂花園社區法治小巷、小橋村法治鄉村路,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看點的法治文化需求,人民群眾法治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