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玨)8月22日16時,太陽還未落山。田志剛和妻子鮑愛平正將快板、牛皮鼓和數字電影放映機等物品陸續搬上車,清點完畢后便開著車向余家沖村詹家塆駛去。
田志剛是張家畈鎮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也是麻城市“邊三輪”宣講隊隊員,他白天忙水電安裝,晚上給鄉親們放電影。
6年來,田志剛大部分時間都這樣往返于鎮里25個村子,幾乎跑遍了300余個自然塆組,共為鄉親們放映電影1800余場,觀眾超過45000人次。他和妻子鮑愛平以前是農村電影放映“好拍檔”,如今也成為了宣講隊里的“夫妻檔”,把知識和歡樂撒播到村子的每個角落。
夜幕中將歡樂送進塆組
在詹家塆文化廣場前,已有不少村民端著碗、拿著蒲扇來此等候,看到田志剛的面包車駛入廣場村民們熱情地朝他打招呼。搭銀幕、確定電影機位、接電、調試音響,田志剛和妻子鮑愛平配合默契,熟練操作著每一個環節。
“打竹板,響連連,各位鄉親聽我言,趁著電影還未放,我來講講二十大……”自加入“邊三輪”宣講隊后,夫妻倆利用好放映前的20分鐘,一人打快板、一人敲鼓,既宣講了黨的二十大精神,也能把場子熱起來。
“老田總覺得自己講得沒我好,每次都讓我主講,他就在一旁敲鼓,幫我伴奏,可別小瞧了老田,不少唱詞都是他結合各村特色自己寫的呢,這樣鄉親們也愛聽。”提及丈夫田志剛,鮑愛平總是笑意盈盈。
剛宣講完,夫妻倆又忙著放映,不一會兒,一束亮光從放映機射出來,銀幕亮起,村民們掌聲雷動。
“六年來我們在各個塆組跑,來聽宣講、看電影的都是我的老熟人,我們一般五點前就要到達放映地點,做一些準備工作,根本來不及吃晚飯,一直到快八點確保當天順利放映才能歇一會兒。”到了21時,田志剛和妻子拿出自備的蘋果簡單充個饑,一邊啃蘋果眼睛還一邊盯著放映機,隨時觀察放映情況。
23時多,當天的放映任務結束,戲臺下的人群也漸漸散去,夫妻倆收拾完放映器材,并在一本記錄本上認認真真地寫下:8月22日,在余家沖村詹家塆放兩場電影。
“晚上眼睛不太看得見,等明天我再把放映的時間、地點和片名錄進電腦,這樣下次再來這個塆我可以先翻翻臺賬,避免放重復的片子。”田志剛發動面包車,鄉道上已看不到一輛車。
因電影收獲人生伴侶
今年53歲的田志剛自小就喜歡看電影,也愛鉆研,把當放映員作為自己的理想。
“以前娛樂設施很少,我們都是看露天電影長大的一批人,結束一天的學習或者勞作,大家會格外期待夜晚的時光。記得那是一個雨天的夜晚,當時我還在念高二,因下雨放映員便在我家坐著聊天沒有播放電影,我趁他不注意 偷偷跑去禮堂,按照平時觀察的放映步驟,照葫蘆畫瓢,沒想到真的把機子發動了!當銀幕出現畫面的時候,心里非常激動,我覺得我注定會走上放映這條路。”正是這一次偷偷放映,更加堅定了田志剛想當一名電影放映員的心。
1989年,田志剛高中畢業后便當起了鎮里的放映員,也因為電影,他結識了同樣喜歡電影的同村姑娘鮑愛平。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村里的文化大禮堂,以前膠片電影需要一個人發電、一個人放映,我畢業后跟她哥哥一起合伙兒放電影,那個時候她正放寒假,就過來幫忙售票。”回憶起初識的場景,田志剛滿臉幸福。
因常常和鮑愛平的哥哥一起進塆放電影,兩人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慢慢地,田志剛發現自己和鮑愛平都很喜歡唱歌、跳舞、彈奏樂器,志趣相投使得二人順利戀愛并結婚成家。
成家后,鮑愛平也當起了丈夫放電影的助手,每天為他備好干糧、檢查放映設備、懸掛放映用的銀幕、擺放凳子,現在更是成為了放映前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句詞應該這么唱……你這個節拍錯了……”清晨常常成為夫妻倆相互“切磋”的時光。為保證宣講效果,田志剛夫妻利用閑暇時光練習宣講詞、控制好快板的力度和鼓點節奏,也會在一起唱唱黃梅戲、拉拉二胡、跳跳舞。
“我們雖學藝不精,但愛好特別多,我想除了打快板宣講,以后也可以創新更多形式,比如將黃梅戲、二胡等融入進去,讓宣講變得更生動。”愛好“文藝”是這對夫妻宣講員的獨特之處,他們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也是放映路上的好搭檔。
歷經二十余年重拾放映夢
然而,田志剛的放映員生涯在1994年戛然而止。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電視、網絡等日益興起,村民們有了更多的休閑方式,露天電影漸漸步入“無人問津”的低迷期。看電影的人少了,放映員也就沒了收入。
為維持生計,田志剛不得不另謀出路。期間從事過化工生產行業、經營水電安裝、干過村主任,多種從業經歷讓田志剛積累了很高的信譽度,加上早年上山下鄉、走村串組的放電影,田志剛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真的愛電影。”村民們這樣說。
2017年,因張家畈鎮文化站站長退休,需有人接續放映事業,田志剛便踴躍自薦,借此機會重拾了早年的放映之夢。
只有真的熱愛,才能堅持。由于張家畈鎮多是連綿大山,普通三輪車無法爬坡到達,田志剛自費購買了一輛面包車,每天穿梭在各個村子放映電影,而他家里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放映器材,不同尺寸的幕布、近年興起的投影儀、規格不一的音頻線……
“現在數字電影可比以前方便多了,當時放一場電影從大清早就要開始忙,核對影片、剪片子、調試放映機,放一場電影至少要兩三個人,平坦的地方騎自行車可以到,山路多坡兒陡就只能挑著扁擔步行了,一頭挑著油和發電機,另一頭裝著放映機和膠片。苦是苦,但看到臺下兩千多張期待的臉也是一種快樂。”膠片電影時代,田志剛每天和伙伴挑著七八十斤重的設備挨村放映,遠一點的村子得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幾年下來不知走壞了多少雙鞋。
如今,路順了,燈亮了,設備也更先進了,電影放映員不僅僅是服務員,更是基層的宣傳員。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為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給基層的每一名群眾,麻城市委宣傳部將電影放映隊組建為“邊三輪”宣講隊,田志剛和妻子鮑愛平也正式加入了宣講大軍。
“宣講員首先得學習,如果連我都不懂這些理論政策,怎么能給鄉親們講好,我現在也養成了每天看新聞、時不時翻翻書的好習慣,不懂就學、不會就問。”田志剛的書桌上堆滿了書籍,有樂譜、電路維修這類工具書,也不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共產黨宣言》等政策理論書籍。
翻開田志剛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培訓所獲的宣講技巧和自己創作的宣傳詞。“來到秀美橋頭塆,打起竹板編一番,鄉親老少快來看,放映之前聽宣傳。改革開放成效大,城鄉面貌有變化,電影下鄉人歡喜……”這首專門為秀美鄉村橋頭塆創作的宣講詞,通過獨特的宣講,將黨的政策方針如何在小鄉村落地落實描繪出來。
夫妻搭檔,你唱我和。6年來,因為熱愛,夫妻倆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宣講能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基層,而放映又能實現我個人的夢想,何樂而不為。”田志剛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