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從互聯網發展歷史來看,從人力“結繩記事”、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到電子計算機,見證了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發展史;從1G到5G,實現了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人機物互聯,也見證了波瀾壯闊的移動通信發展史。
從互聯網發展現狀來看,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10.47億,網絡新聞、網絡直播、在線醫療用戶分別達7.88億、7.16億和3.00億,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29.5小時;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經濟穩增長的有力支撐……互聯網成為社會信息大平臺,移動應用進一步賦能經濟發展、社會民生。
從互聯網本身特性來看,其具有開放與封閉、加密與解密、匿名與實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等特征,無數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發表觀點,帶來不少機遇和挑戰。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不弄懂弄清挑戰,只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這些挑戰體現在哪里呢?主要體現在: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風險隱患;少數現實問題和矛盾在網上反映、放大,引發一些不滿情緒和不良心態,給社會治理帶來難題;網絡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深刻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差異化分眾化傳播日益突出,受眾需求越來越多樣、參與意識越來越強、思想觀念越來越多元;互聯網更加趨向公開、透明和開放的新環境和新要求。
如何化危為機、危中尋機?“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唯有練好“懂網”這項基本功,才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開展工作。
要懂得民情民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么聯系群眾呢?”我們要永葆為民初心、民本情懷,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可采取網上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問卷調查、民意調查等方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擴大公眾參與度,真正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
須懂得回應關切。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這就要求我們以人為本,換位思考。早在2019年,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要求緊貼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實際需求,全方位回應公眾關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應公開盡公開,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因此,群眾網上發帖對防疫政策有疑問,我們耐心回復解答,盡可能提供周到服務;群眾在“抖音”“快手”短視頻上“晾曬評點”辦理業務的水平和效率,我們虛心接受,及時溝通,改進服務。
多懂得化解“民怨”。聽民聲,知民情,順民心,黨員干部就是要秉承對人民群眾疾苦的仁愛之心、關愛之心,“網上”察民意,“網下”解民憂,更多關注困難群眾,多從自身找原因,多回答怎么辦,化解群眾怨氣怨言。當問題解決了,矛盾化解了,百姓的氣兒也就順了。
稿源:荊楚網
作者:周勇,黃岡市委宣傳部(網信辦)四級調研員
責編:呂鑒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