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婷婷)“去年建成的清洗車間、風干車間以及腌制池加工能力只有200噸,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改擴建項目可將產能提至1000噸。”2月9日,高橋利民合作社的李建軍告訴筆者,該社已與武大、華科等高校達成合作,開學后每天會有10噸蘿卜送到學校食堂。
高橋鎮蘿卜豐收。通訊員 供圖
高橋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絕佳的自然優勢和交通優勢適合發展露地大宗蔬菜。除了6000多畝蘿卜喜獲豐收,4000畝大白菜、甘藍、香芹、花菜等露地菜均實行大宗訂單化種植,銷售額達240萬元。立春一過,咸安田間地頭便“熱騰”起來。
除高橋鎮等地規模種植的露天大宗蔬菜外,城郊精品菜也走俏市場。
“這個品種高產量、甜度高,可生吃,效益好,畝純收入可達2萬元。” 向陽湖鎮坤元第五季在200畝蔬菜大棚內,負責人王華文正在指導村民定植愛因斯坦9號番茄。馬橋鎮樊塘村綠佳綠色合作社,發展自動化管理一鍵給肥給水,種出的精品番茄每畝產量達1.5萬斤,品相好,賣價高。
近年來,咸安實現23萬畝蔬菜基地“高標田”全覆蓋,形成露地大宗菜、設施精細菜、城郊精品菜和特色優勢菜等四大板塊,市民菜籃子品類更多了,品種更優了。
坤元第五季正定植番茄。通訊員 供圖
“一方面完善升級設施,另一方面選育良種,加上科學指導,科技助力,保障一年四季市場供給。”咸安區蔬菜管理辦公室主任陳衛東介紹,目前全區設施蔬菜種植規模2萬余畝,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種植的蔬菜種類覆蓋了本地市場大部分品種。樊塘村等紛紛“先行先試”,以城郊精品菜打響品牌。
同時,食用菌也成為市民追捧的“香餑餑”,汀泗橋鎮洪口村的140畝香菇基地迎來豐收上市。
“每天采摘1000多斤,三分之一供應本地市場,三分之二運到武漢白沙洲批發市場,總產量約70萬斤,產值約500萬元。”香菇基地負責人艾國良介紹,20萬菌棒也在加緊制作中,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今年將引進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健全種植、加工、營銷等全產業鏈,助推咸安‘菜籃子’工程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陳衛東打算, 除了供應咸寧本地市場外,30%蔬菜銷往武漢、“三北地區”、珠江三角洲等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