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成為大莊村村民紀碧林家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友江、周沁)“靈鄉至武昌的乘客快點上車啦!”2月6日,農歷正月十六,在大冶市靈鄉鎮中心廣場的路邊,駕駛靈鄉至武昌客運班車的殷師傅扯著嗓門喊。
“殷師傅生意么樣,坐車人多么?”“不多啊,一年比一年少。”在這一問一答中,聽殷師傅介紹,當地群眾每年過春節都是“吃了月半粑,各人種莊稼”,群眾打工多選擇在農歷正月十六出門,所以每年這一天的乘客往往是搶著上車,根本不用吆喝。
近年來,隨著靈鄉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省、市、鎮三級28個試點整體聯動,政府引導,村民主導,社會參與,加快啟動了以農村環境整治為抓手的鄉村“美容工程”,以園區項目、鄉村產業為支撐的“吃飯工程”建設力度,不僅較好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同時也助力園區項目紛紛落戶投產,鄉村產業得到長足發展。2022年,園區建成企業項目68個,注冊農業合作社16個,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業項目基地226個。企業發展起來后,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用工需求,外出打工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
“我們灣過去在當地是臟出了名的,曾流行過一句‘要肥田,去幼泉’,村前屋后到處是牛糞、豬糞。”大莊村幼泉灣紀碧林做夢都沒有想到家鄉變化得這么快,發展得那么好。他夫妻倆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前些年回家看到家鄉的變化,決定回到家鄉,并打消去鎮區買房的念頭,將積蓄近三十萬元修建了一棟三層小樓。“我們灣有山有水,樓臺亭閣,柏油公路,環境一點不比城里差。”紀碧林滿臉的自豪感。
談橋村村民柯夢思不再“燕南飛”。通訊員 供圖
“每年春天為什么燕子往南飛,因為南方為燕子提供了覓食條件。同理,要想務工村民‘雁歸來’,就要培育產業支撐,讓他們端牢飯碗。”靈鄉鎮黨委書記李杰這樣打趣地比喻產業支撐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我們企業發展,我們也要不遺余力地回報家鄉,回饋社會。”金盾門業負責人柯愛華介紹,村里搞共同締造活動,該企業便捐資50萬元支持灣里的公益事業建設,另外,還安排了當地200名農村勞動力就業。
“往年過了春節外出打最擔心找不到工作,現在不用擔心,而且收入還不低。”公司女工余滿竹對此深有體會。
公司銷售部負責人柯夢思以前在上海、浙江都打過工,現在看到家鄉這幾年發展這么快,終于決定安定下來,并在家鄉建房定居。“在家門口上班,既方便還能照顧家里人。”柯夢思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