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王?。┫驂梧l位于大巴山腹地,版土面積113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隨著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等條件的改善,豐實的森林覆蓋、水能蘊藏、地方特色等資源得到了開發,也為烤煙產業的興起埋下了伏筆。
1999年,向壩村李宗林、易孟順等7位農戶,自發找到竹山柳林鄉煙站技術員,表達了煙葉種植的強烈意愿并得到認可。就這樣,參與烤煙種植的7戶煙農滿懷信心、傾力投入,在那個農民沒有固定收入的年代,他們第一次從“烤煙”這個新鮮的產業上嘗到了甜頭。隨后3年,以向壩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戶陸續開始嘗試烤煙種植,待發之勢已然不可阻擋。
2003年,竹溪縣向壩鄉正式列為烤煙新區開發,并在向壩設立煙葉收購點,為順應地方百姓意愿、鼓勵發展生產,向壩鄉黨委政府提出了煙葉生產兜底政策,“每畝烤煙保底收入600元,未達此標準的,由鄉政府予以補助”。全鄉種植煙葉437畝,發展戶數47戶,戶均收入7400元左右。作為基礎條件薄弱,地域環境偏遠的煙葉產區,因為有了政府的堅定支撐、行業的服務保障,農戶種煙沒有了后顧之憂,繼而走實了煙葉產業發展“先行先試、有序推進”的第一步。
2004年,向壩鄉政府將煙葉生產兜底政策標準提高至900元每畝,當地煙農日益高漲的烤煙熱情和積極性得到了徹底的激發,規模效應效益越來越高,在世紀之初便催生出了不少響當當“萬元戶”,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更多人開始關注并選擇烤煙產業。
作為煙葉新區成功開發的向壩鄉,以迅猛的發展勢頭贏得了縣委政府以及行業的高度認可,2007年,被行業確定為國家首批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成為鄂西北地區最早啟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煙區。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東風”吹遍了十八里大山的溝溝岔岔。2006至2015年這9年間,行業投入資金1445.34萬元,配套煙區水窖、水池、管網、塘壩、烤房、機耕路、育苗棚等煙葉設施,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煙葉產業在此期間得到了質和量的跨越,烤煙種植從2006年的302戶,3200畝,發展至2009年產業規模頂峰期的430戶,5060畝,截止2021年,實現煙葉收購1.39萬擔,產值2150萬元。
“十三五”期間,多元增收有關政策陸續出臺,促農增收成為衡量產區煙葉生產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行業依然選擇在向壩煙區“先行先試”,打出了優化技術措施、完善機械配置、創新生產模式的“組合拳”,生產降本增效成果明顯,煙農種煙收入節節攀升。向壩片區上等煙比例從“十二五”末的52.05%提升到“十三五”末的60.35%,畝均收入從2907.02元提升到3176.52元。
為更好服務煙區多元化產業發展,保障煙農真正增收,鄉黨委政府利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大好契機,多方爭取扶持政策,協同拓展煙農增收渠道,提高煙農收入。在“煙葉+N”多元產業規劃建設中,“煙葉+林下天麻+蜜蜂”成功的多元增收模式在其他產區得到積極響應和推廣,為在全縣煙葉產區打造出“平臺管理好、設施配套好、產業組合好、市場銷售好、煙農收益好”的“五好”產業綜合體奠定扎實的實踐基礎。
1999年以來,向壩煙區從蹣跚起步到加油沖刺,從如履薄冰再到成就輝煌,幾經布局、整合、調整,步履艱險卻又如此勇毅,22年彈指一揮間,成就了“規模適度、優質特色、生態安全”的穩固發展局面,現如今,煙葉產業已經成為向壩的支柱產業,向壩煙區也已經打造成為竹溪縣主要煙葉產區、十堰優質煙葉產區,展望未來,向壩鄉已經走進了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產業發展起來,鄉村才能振興起來,農民才能富裕起來。向壩鄉正是抓住了烤煙這一本地傳統產業發展機遇,制定相應管理辦法與補貼政策,積極改建升級產業基礎設施,努力做到惠及農戶、發展產業。以產業牽頭,激發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農民一同參與鄉村的建設,切實走出一條科學有效的產業振興之路,在產業發展中協同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與組織振興,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