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魚網訊 記者鄧丹、通迅員吳世忠報道:5月9日,記者來到高鐵嶺鎮九龍村嘉魚縣林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只見一個個天藍色或白色的小鐵皮屋,如小別墅般林立在空地上。負責人張亮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貧困戶提前訂好的,過幾天買雞苗時會一起帶走。
張亮的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頭兩年用六七十平方米的大雞舍,但是雞扎堆在一起,容易造成雞群染病死亡,而且大雞舍成本也高。幾經摸索,張亮探索出1畝地放置1個“雞別墅”,經過300天養殖周期飼養50只土雞,力爭增收5000元的“135”模式。
這種模式投資小,可操作性強,很快吸引了扶貧干部的注意,不少兄弟縣市區也慕名前來學習,一下掀起了一陣“別墅養雞”風。
“以前我自己養雞,要么雞容易發病死,要么土雞蛋賣不起價,甚至賣不出去,別說致富了,就是脫貧也難。”該鎮楊山村貧困戶劉軍告訴記者,他是最早加入張亮合作社學習“135”模式的貧困戶之一,雞苗、疫苗、養殖技術由張亮提供,所有土雞蛋也由張亮統一收購,價錢在一塊二到一塊五之間,不愁銷路。
“135”模式推廣開來后,張亮開始著手擴大自己的產業規模,從最開始的只提供“雞別墅”,到后來向貧困戶們推廣相關養雞知識技能,張亮做了不少實驗和努力。如今,除了育雛基地,張亮還擁有4個養殖基地,既銷售雞苗,也銷售土雞和土雞蛋。
被問起銷售之路有沒有遇過困難,張亮告訴記者,剛開始他的土雞和土雞蛋也賣不起價,遇過滯銷情況。但再難他都沒有棄貧困戶于不顧,哪怕疫情期間,貧困戶家里累積的雞蛋,他都一兜到底。
張亮說,銷售土雞蛋,他試過淘寶、拼多多等電商渠道,也試過與超市、菜場、單位食堂聯系,最終發現在微信平臺上最好賣。因為“135”模式廣為人知,不少人會通過朋友圈轉發介紹,張亮的土雞蛋俏銷全國。
近期,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張亮的土雞蛋走上直播平臺,銷量激增。這幾天,張亮又研究起了抖音帶貨。他說,追求事業成功沒有止境,希望合作社土雞蛋的銷路能夠更寬、更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