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咸寧通山九宮山
□楚天都市報記者高東起 通訊員曹巧紅宛克文周丹
三百里幕阜聳綠疊翠,十萬畝富水浮光躍金。地處鄂東南邊陲的通山縣東瀕九江,南枕贛北,西接瀟湘,北依武漢。近年來,通山縣緊跟全域旅游創建步伐,傾力打造全國知名山水旅游城市,全縣旅游業呈現出全域融合、全季宜游的良好局面。
全域共謀
齊抓共管推動旅游
近日,中林森旅控股有限公司顧問汪成設帶領設計團隊,正在富水湖畔的白巖村調研,著手編制富水湖開發總體規劃。汪成設說,中林集團作為一家央企,之所以進駐通山,投資25億元將富水湖作為千島湖的姊妹湖來打造,是因為該縣縣長陳洪豪親自帶隊多次赴浙進京招商引資的結果。
這是通山縣堅持綠色發展,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山縣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委托湖北大學編制了多規合一的全域旅游規劃,成立了全域旅游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鄉鎮和部門一把手為成員,形成了縣級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全域旅游推進機制。同時率先完成“1+3”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縣旅游局升格為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要景區設立了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隊警務室和旅游工商分局管理站,實現了全域旅游“綜合產業綜合抓”。
全域風景
游客爆棚紅色預警
“通山縣國土面積2680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既有獨特的山、水、林、泉、峽、瀑、洞等自然資源,又有厚重的闖王英雄文化、古民居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美食文化等人文資源。”通山縣旅游委主任闞艷軍,對該縣旅游資源如數家珍。他介紹,通山作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近年來,堅持全區域統籌布局,全要素整合資源,全產業融合發展,全方位提升服務,全社會共建共享,大力推進九宮山5A景區創建,旅游新業態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已經唱響了“山水洞天、暢游通山”旅游品牌,形成了“游九宮山、玩富水湖、探隱水洞、觀古民居、謁闖王陵、品農家樂”的旅游發展格局,休閑避暑、觀星賞螢、漂流滑雪等旅游項目在華中地區久負盛名。通山通過高調營銷,營造了“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業留客、全民好客”濃厚氛圍。今年國慶假日期間,接待游客6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4億元。隱水洞景區沿線公路,停滿了來自江西、安徽、湖南、廣東等地的轎車,操著各地口音的游客接踵摩肩,從公路一直排到了進洞口。各種自駕游車輛從杭瑞、大廣和咸通高速進入通山,使得縣域內的106國道、核電公路、九宮山旅游公路車流密集,各大景區停車場爆滿。其中,隱水洞達最大承載量,為確保游客安全,只得發布旅游紅色預警。
全員共享
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每逢節假日,通山縣大畈鎮西泉村“鄉村人家”農家樂老板程詩虎,就會忙碌不停,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游客。“沒有隱水洞的旅游開發,我的生活不可能發生這么大變化。”程詩虎感慨。
2008年,隱水洞景區開業,在外打工的程詩虎回鄉創業,創辦了全村首家“農家樂”。景區人氣越發興旺,程詩虎一年收入20多萬元,從一個貧困家庭,一躍成為創富先鋒。
全域旅游,歸根結底要讓縣域經濟增實力,讓游客和當地群眾得實惠。通山縣推行景區帶動型、農家樂型、能人帶動型、就業帶動型等多種旅游扶貧模式,通過發展賞花游、采摘游、古村游、民俗體驗游等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1200余家,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間接提供就業崗位5萬個。2017年,旅游產業脫貧達3800人,占全縣當年脫貧人口的28%。
縣長話旅游
打造山水旅游強縣
通山縣長陳洪豪兼任該縣全域旅游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洪豪表示,通山構建了“一心兩軸三極四帶”的全域旅游布局,一心為縣城,兩軸為幕阜山旅游公路、106國道,三極為九宮山、隱水洞、富水湖三個產業增長帶動極,四帶為九宮山山地度假旅游帶、富水湖親水養生旅游帶、幕阜山生態觀光旅游帶、環城區休閑度假旅游帶四個產業功能帶。
通山縣確立了“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基本戰略,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推動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努力打造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知名山水旅游強縣和全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