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劉文景、鄧昌爐、特約記者孔凡升、通訊員戴鵬報道:7月24日,盛夏的大幕山滿目蒼翠,清風拂面。在通山縣大幕山風電場建設工地,各種機械轟鳴作業,工程車輛來往穿梭,十幾個風機平臺正在進行基礎澆筑……
“再過幾個月,這里將豎起一個個高大的發電風輪。”項目負責人王賢焜說,該風電場投資5.5億元,擬安裝29臺單機容量為22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預計年底實現并網發電。
通山地處鄂南幕阜山脈,屬南北大氣團交流密集區。據預測,該縣風電裝機規模在80萬至100萬千瓦之間,風電開發潛力巨大。
2007年,全省內陸首家風電場九宮山風電場建成并網。該項目由湖北能源集團開發,投資1.64億元,年發電量約2000萬千瓦時,每年繳稅200多萬元,而且成為九宮山旅游景點之一。
九宮山風電場的成功建設,掀開綠色能源開發大幕。
目前,除建成的九宮山風電場、在建的大幕山風電場外,該縣已規劃風電項目17個,其中集中式4個、分散式13個,預計總投資約40億元。明年,裝機10萬千瓦的山界風電場和裝機4.8萬千瓦的太平山風電場將相繼開工建設;2020年,白巖山風電場也將開工;廈鋪鎮、南林橋鎮、大畈鎮等地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均在抓緊推進前期工作。
風可開發,陽光亦可變現。通山縣可供開發的光能同樣可觀,年可利用的光伏發電時間超過1000小時。
記者在燕廈鄉理畈村光伏發電場看到,整個山頭如同一個巨大的光伏發電板,場面令人震撼。該項目由南京中電電氣集團投資7億元興建,設計規模100兆瓦,目前已建成并網發電60兆瓦,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發電量1億千瓦時、稅收2500萬元。
一塊塊光伏“藍板板”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板板”。該縣已建成并網村級光伏扶貧電站84座,并網規模4.94MWp;12MWp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已開展招投標,即將動工。
中廣核通山大畈150MWp地面光伏電站專項指標也已獲批,8月份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并網發電,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光伏發電站。
“風輪頂天,光伏蓋地,這是我們打造綠色能源之都所期望的景象。”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說,通山綠色能源開發已形成百花齊放之勢,正為通山轉型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眼下,通山水電和生物質能源發電也是風生水起。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利用竹木、芭茅等農林廢棄物開發生物質能源等項目,正加速推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