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消息(記者吳堅 魯騰 阮穎 陳頔 通訊員王飛)近日,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湖北日報荊楚網共同拍攝的“荊楚好標準”系列片正式發布。該系列片首次用鏡頭記錄了“標準”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的具體實踐,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一項項好標準的形成及其帶來的變化。
自3月12日起,荊楚網和湖北質量網每周將同步介紹兩項“荊楚好標準”,今天將要介紹的是《咸寧溫泉:泡出國家標準》。
獲譽“溫泉之鄉”的湖北省咸寧市,開發利用溫泉已有1400多年歷史,城南潛山之麓的“溫泉虹影”,宋時就被列為“咸寧八景”之一。其境內溫泉眾多,所轄6個縣市均有溫泉出露,其中城區的淦河月亮灣河段河床上就有14處泉眼,出水溫度最高54℃,最低35℃。“最大的泉眼有雞蛋大小,”現年85歲的當地居民陸宏池說,他從小就在這一帶泡溫泉。
“咸寧市真正興起利用溫泉來養生的時間并不長。”咸寧市旅游委副主任王光莉介紹說,雖然早在上世紀40年代咸寧就建有溫泉療養基地,并陸續引進了多個企業來開發溫泉,但前期的溫泉開發過于分散,地熱資源浪費嚴重,且開發檔次低劣,配套設施不全,僅停留在“澡堂子”的水平,許多外地人乘興而來卻連說失望。
同規范后的月亮灣露天溫泉廣受好評一樣,咸寧溫泉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和火爆狀況亦是有目共睹,其“一城十二泉”業已成為湖北乃至華中地區冬季溫泉旅游的最大聚集地。2017年春節假期,咸寧溫泉旅游日均待客近1。2萬人次;此前的元旦假期,全市溫泉旅游日均待客更是近4萬人次。
“是標準讓咸寧的溫泉旅游市場得以規范發展。”王光莉說,咸寧市自2002年就著手申報并積極創建國際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2009年開始,該市先后探索制定出了《咸寧沐浴溫泉水質標準》《湖北省溫泉旅游服務質量規范》《溫泉水療服務規范》《綠色農莊評定標準》等多個省級地方標準,并于2012年正式成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其作為重要起草單位制訂的行業標準《溫泉旅游服務質量規范》也于2015年被國家旅游局發布并實施。
這些標準從溫泉水質及水資源利用,到溫泉企業的硬件設施,以及安全、衛生、服務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明確、細致的要求和規定。比如《咸寧沐浴溫泉水質標準》就從溫度、礦化度,以及偏硅酸、硫酸根、氟、鍶、氡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上對溫泉水質進行了嚴格要求。在《溫泉旅游服務質量規范》中有諸如“在不改變溫泉水的主要成分和含量的前提下可允許溫泉水降溫或加溫”、“每月至少保證兩次水質衛生檢驗”、“在賓客通往淋浴區的必經走道中應設有強制性浸腳消毒池和沖淋設施”、“有專人在崗及時為賓客提供更衣服務”、“溫泉池附近應設有毛巾架”……等細致的規定。《溫泉水療服務規范》則全面界定了溫泉水療的服務類型,諸如人工按摩類、器械輔助類、特色浸泡類等,尤其是對特色浸泡類明確規定:在溫泉水中添加有益健康的物質,且以浸泡為主要服務特征的水療服務,可添加的物質類別主要包括精油、鮮花、牛奶、浴鹽、中藥等,消除了廣大消費者長期以來對溫泉添加物質的疑慮。
“可以說現在泡溫泉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明確的標準來指引工作人員具體怎么做。”王光莉說,這些標準看似簡單,但以前大家是不知道該怎么做的。
此外,咸寧市還從源頭上嚴格把控了全市溫泉水資源的開發。據咸寧市地質公園地熱資源管理局工程師王拓介紹,咸寧城區已探明的溫泉水資源日允許開采量為15927立方米,“這個量絕不能被超過的。”該局還會在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各做一次水質檢測。
一系列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有效地規范了咸寧溫泉旅游市場,促進了溫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重塑了咸寧溫泉旅游形象,也帶動了全市旅游業快速發展。2015年,咸寧旅游人數達409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6億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470%和503%。許多曾因服務不到位而頗受非議的溫泉旅游企業也在標準化創建過程中,極大地提升了服務質量,令人刮目相看。在2011年湖北省首屆溫泉旅游服務知識技能大賽中,該市多家溫泉旅游企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咸寧‘溫泉之鄉’的稱號現在算是坐實了。”咸寧市質監局副局長吳江說,標準為咸寧溫泉行業的發展樹立了引領標桿,也為溫泉產業的升級奠定了質量規范。今后,他們還將著眼于全產業鏈的標準化工作,向溫泉旅游的全過程及其兩端延伸,并在全市的旅游文化、旅游健康等方面進行標準化建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