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嘉魚新城
圖為:東崗紡織
圖為:創業孵化園
圖為:文體會展中心
圖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
圖為:建設中的嘉魚長江大橋
長江依城而過,湖泊星羅棋布。每天,嘉魚人都沐浴在瀲滟波光里。
從高空俯瞰嘉魚縣城,白湖、梅懈湖、小湖連為一體,宛若一匹奔騰的駿馬,向著滾滾長江奔涌。
長江橫貫全境109.6公里,60公里深水岸線,6個鄉鎮依江陣列……江湖相濟,人水相依。豐富的水資源賦予嘉魚得天獨厚的稟賦。
近年來,嘉魚縣緊緊圍繞“建設湖北經濟強縣、打造臨港生態新城”目標,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姿態,在項目建設、工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培育新引擎、積聚新動能,創造新的“嘉魚速度”。
項目建設加速度
打造臨港生態新城,振興縣域經濟,嘉魚靠什么?靠項目。
嘉魚發展臨江經濟的路徑亦十分清晰:以“一區三園”為主戰場,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項目、產業、要素向沿江地區集中,將沿江打造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一區三園”即嘉魚縣經濟開發區、高鐵臨港產業園、石磯頭沿江工業園和武漢新港潘灣工業園,它們共同構成了嘉魚多極支撐的縣域工業發展格局。
1月16日,湖北(嘉魚)東崗紡織有限公司廠房內,呈現一派火熱景象。該公司副總經理王麗珍介紹,公司主要生產彈力珠片紗、單邊絨、高檔羽毛紗等多個高端品種。目前4條花式紗生產線和新上380臺(套)先進設備全部建成投產,產品遠銷歐美、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年產值達2億元。
誰會想到,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處閑置廠房。
2017年6月,嘉魚柯特紡織有限公司擬與臺灣一企業合辦新的紡織公司,曾前往江蘇等地考察。嘉魚有關部門得知后積極對接,并和項目方負責人一起,到嘉魚各地尋找合適的建廠地點。“我們先后跑了10多個地方,跟對方洽談,再逐一比較,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廠址。”王麗珍說。去年8月,雙方正式簽約。緊接著,環境綠化、道路硬化、水電恢復、內部裝修、設備進場調試……每項工作都沒日沒夜地緊張進行。9月,第一批設備投入試運行;10月中旬,一期全部建成投產。“從接觸、簽約到投產,只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
這是嘉魚推進項目建設“加速度”的一個縮影。
城市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退。如何完成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嘉魚縣審時度勢,將縣域經濟發展置于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戰略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牽引發展的“動力引擎”。
在嘉魚縣經濟開發區,為讓項目及時落地,一場征地、拆遷的戰役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時間回到2017年8月。嘉魚縣經濟開發區三期工程正式啟動。當年10月中旬,資金籌措到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信息核準工作完成,參保手續同步進行,土地測量完成2516畝,支付土地及附屬物款1.5億元。11月中旬,2500多畝土地征收拆遷平整順利完成。
在潘灣工業園,一場遷墳攻堅戰也在上演。
2017年9月,華夏幸福嘉魚區域總經理劉宇輝激動地說,“多虧管委會的支持,項目進展才能這么快!”原來,華夏幸福嘉魚產業新城征地1400畝,最困難的是遷墳。“早在2012年,工業園的擴建就包含了遷墳,但因涉及面太廣,好幾次都沒成功。”潘灣工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項目征地涉及畈湖村楠林畈、霍明家片區的430余座墳,難度可想而知。怎么辦?管委會和相關村干部從去年6月開始,一家一家地上門說服。“確定遷墳的前一天,我們基本上一夜沒睡,挨家挨戶上門查看,就怕戶主第二天不在家。”畈湖村村干部說,“直到430余座墳全部遷完,我們吊著的一顆心才總算放了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后不到半個月,430多座墳成功搬遷。
東崗紡織、恒嘉科技等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只用3個月;嘉魚縣經濟開發區三期征地2500多畝、潘家灣鎮新征產業用地1600畝,僅用了2個月,新的“嘉魚速度”助力經濟騰飛!
工業崛起新引擎
從武漢市中心一路向南50公里,一座嶄新的產業新城正拔地而起。這就是華夏幸福嘉魚產業新城。這里緊鄰武漢市江夏區,武深高速通車后車程將由1小時縮短為30分鐘。推進武咸一體化進程,承接武漢“大車都”“大光谷”產業輻射,促進武漢產業資源向咸寧聚集式擴散,既是咸寧“十三五”的城市發展戰略,也是嘉魚縣作為承接產業外溢先導區的歷史使命,更是嘉魚培育工業崛起新引擎的重大探索。
2017年3月,嘉魚縣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PPP項目合作協議。當年10月,嘉魚產業新城正式開工、加速建設;12月,嘉魚產業新城輪廓初顯、規模漸成。如今,華誠天星、十堰創富、深圳賽爾斯、深圳紐維數碼科技等一批企業先后簽約,投資總額超9億元;其中華誠天星已正式入駐開工。此外,還有20多個有意簽約的汽車零部件及專業裝備制造項目,正在積極跟進洽談中。
新城發展的速度之快,效果之好,讓人驚喜,也更讓人充滿期待。
近年來,嘉魚縣大力實施工業崛起戰略,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建設大園區,全力打造紡織、建材、裝備制造等百億產業集群。
目前,嘉魚紡織服裝行業企業有58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達30家,從上游紡紗的卓爾紡織、柯特紡織,到織布印染的嘉麟杰、潔麗雅,到做成衣成品的漢麻科技、凱爾服飾,形成了棉紡、化纖紡、織布、針織、服裝、印染等較為完善的紡織工業體系。
以峰華科技、嘉裕管業等為龍頭的管材產業集群,入選2017年度全省103個重點成長性產業集群名錄;以歐維姆纜索、嘉誠汽配、森力汽配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業,也已初具規模并成長為新的增長極。
工業要崛起,科技創新不容忽視。嘉魚縣充分發揮嘉麟杰紡織、雅戈爾漢麻等龍頭企業吸附作用,推動紡織、建材、裝備制造等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積極開展產學研對接,與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建設省級校企研發中心,成功申報田野集團為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華億通為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目前,該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9.5%。
1月17日,在嘉魚創業孵化園,湖北瑞濾膜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高正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路之隔,車間內卻同樣是一派繁忙景象。“我們公司主要生產高分子分離膜,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均有技術合作,產品廣泛運用于廢水處理與回收、自來水凈化等領域,預計產值6000多萬元。”湖北瑞濾膜董事長杜寶山說。在湖北高正新材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紅青介紹,該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專家進行科技研發合作,作為嘉興高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5億元。
除了兩家高新企業建成投產外,創業孵化園還有3家企業入駐,其中湖北尊寶精密光學、嘉魚宇兆能源均已開工建設。“5個項目累計投資9.6億元,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2億元,年稅收6000萬元,新增就業270人。”創業孵化園有關負責人說。
而不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嘉魚創業孵化園是該縣“雙創”孵化基地和重資產招商平臺,主要面向手機配件、光伏光電、節能環保等產業打造一流的孵化器、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4億元,建成后可入駐30家以上企業,新增就業1000人,年生產總值將超50億元。
加快園區轉型,督促企業轉型升級。目前,投入130億元,嘉魚縣引導葛洲壩水泥等37家企業技改升級,盤活停產半停產企業9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達8%,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總數達197家。
城市發展新動能
1月17日,嘉魚三湖連江景區,湖光瀲滟,碧波蕩漾。居民李家勝和老伴漫步在沿湖步道,享受著難得的冬日暖陽。
臨江而立的嘉魚,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世人展現著如詩如畫般的幸福美景——
城市地標,接踵而起。從武深高速公路下來,沿寬闊的迎賓大道驅車幾分鐘,一棟宏偉的建筑便赫然入目。這是該縣新建的融文化館、博物館、劇場等于一體的文體會展中心。再向市區行駛10多分鐘,便來到風光秀麗的三湖連江景區。二喬公園、三湖連江文化休閑廣場,亭臺樓榭、綠道回廊,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為提升公共文化設施檔次,縣委縣政府先后投資4.2億元,修建了一批場館。如今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非遺展示館、劇場、劇團排練場、文化廣場等基本建成,部分正在提檔升級。”該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說。
臨江崛起,交通先行。投資32.4億元的嘉魚長江大橋,施工正酣,南北兩岸主橋墩已完成70%以上的施工,預計2019年底正式通車;已經開建的武深高速與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在嘉魚縱橫交貫;咸潘一級公路、京珠高速連接線、縣城外環線等共同構建了嘉魚“四縱六橫”道路交通城市骨架。
綠滿嘉魚,綠富居民。嘉魚境內沿長江岸線的楊樹林帶,似一道金色長廊,延綿100余公里,呈現出一副別樣的冬日美景。3年來,該縣籌措資金2億元用于綠化造林,完成了百里堤防楊樹林帶、千里綠色通道林網、萬畝江州攤楊樹、竹柳片林建設,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2.2萬畝,超額完成“綠滿”任務。“綠滿”與“綠富”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借“綠滿”行動的東風,該縣大力發展油茶、林果等經濟林木。截至2017年底,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6.8畝。其中官橋鎮油茶基地發展1.5萬畝,進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為當地村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環境是競爭力,更是生命線。中央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打造臨港生態新城的背后,是建設實力嘉魚、創新嘉魚、美麗嘉魚、平安嘉魚、小康嘉魚的發展目標,尤其是在咸寧市提出‘綠色崛起’戰略后,嘉魚更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嘉魚縣委書記余珂說。做好水文章,沿江、沿湖、沿河,嘉魚縣打響了一場生態保衛戰役。
三湖連江水庫成為環保重點。取締投肥養魚、關閉排污企業,截流處理、綜合管網等工程紛紛上馬……如今,三湖連江水庫湖水繞青山、波光瀲滟。2016年3月起,嘉魚縣還籌集1000萬元資金對長江沿線非法采砂、非法碼頭、非煤礦山開展專項整治,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留白”。
如何讓居民享受到城市發展紅利?該縣大力實施民生保障工程。縣中醫院整體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停車場建設等民生工程加快推進,嘉魚縣第一小學、茶庵幼兒園、小雅公園、迎賓大道線型公園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啟動城區道路硬隔離建設。扎實推進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建設,有序推動潘家灣鎮“四化同步”試點建設,切實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同時,該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農村庭院、村莊、縣鄉道、省道、國道、高速路的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如今,行車駛入陸溪鎮藕塘村,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兩旁,四季常青的觀賞樹和草坪交相輝映。家門口、庭院內、塘堰旁,到處都栽滿了景觀林木,錯落有致的青磚瓦房和小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宛如一幅山水畫卷。“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2500多年前,一部《詩經》賦予嘉魚豐饒富足、淳樸真摯的氣質。如今,依山傍水的嘉魚人,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找準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奮進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