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新報訊 執著于植樹,徒手開荒200余畝,用壞過60多把鋤頭、30多把柴刀,穿破100多雙球鞋……32年來,崇陽縣金塘鎮金塘村農民鄧天輝在深山里,踐行著水滴石穿的愚公精神。
鄂南春來早,處處植樹忙。近日,筆者來到金塘村四組,采訪了植樹造林大戶鄧天輝。
木材商改行種樹
上世紀五十年代,鄧天輝考入蒲圻林校崇陽分校崇陽林業中學,學校開設了植樹造林、森林測量、森林保護等課程。
1961年,鄧天輝畢業回到家鄉后,為了生計,做起了木材生意。學過林業知識的他覺得販運木材雖然有點小利,但不是長久之計,決定尋找一條新門路。
1984年,崇陽大力發展植樹造林,鄧天輝聞訊后立馬報了名,承包200畝荒山植樹,成了金塘鎮當地40多位造林大戶之一。
那時候,鄧天輝為了開挖荒山,自己親力親為之外還請了20多位農民工,在當時每天除了要包工人們的食宿,還得負擔每天40元的工人工資,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
妻子廖銀香說,當時家里本來就沒有積蓄,支出的工錢,大多都是借的。為了植樹造林,鄧天輝豁出去了,而自己心里卻捏了把汗。
如今30多年過去了,鎮上40多位造林戶,只剩下鄧天輝一人還在堅持種樹。
為種樹把家搬上山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造林投入長、見效慢,還需要防范多種危害。鄧天輝說,一點星星火,可毀萬畝林。三分栽,七分管,在山里,盜伐木材及森林火災事情時有發生。
1990年,為了便于管護,鄧天輝執拗地在深山修建起一棟一連四間的房屋,那時的一磚一瓦,一沙一石都得肩挑背馱,星期天、節假日,一家老少齊上陣。房屋建好后,鄧天輝吃住在深山,且在山上種起蔬菜,還養起了蜜蜂。
如今,鄧天輝綠化的荒山已有200多畝,這些年,他用壞過60多把鋤頭、30多把柴刀,穿破100多雙球鞋。2011年,他投資4萬多元修通了從白界公路通往大山背的3里機耕路,兩旁新栽的樹木生機盎然,長勢喜人。
為了植樹造林,鄧天輝投入了全部的家當。家里的經濟來源,除了女兒的支持之外,就靠妻子養豬賣錢。
“綠色銀行”造福子孫
沿著他自費修好的機耕路,筆者來到山上的林地。
“這是我今年植樹節的時候栽的100多棵喜樹。”鄧天輝指著路邊一棵棵小樹苗說。
“這是一棵杉樹,是1984年栽下的。”“這是泡桐樹,長得很快,去年栽的。”在這片200多畝的林子里,每一棵樹的樹種,栽種的年份,現在的長勢,鄧天輝都了然于心。
在當地,村民們聊起鄧天輝都開玩笑說,“老鄧要是活不到一百歲就虧了。”大家解釋,不多活幾年,他哪能享受到這片林子帶來的效益呢?
面對村民們的玩笑,鄧天輝笑著說,他種樹,不是為了自己。曾經有很多人提出要購買他種的樹,還有人出價百萬,都被他拒絕了。
如今,鄧天輝林子里的樹已有10萬棵,這片林子的綠色價值,在他心里早已不能用金錢衡量。
(通訊員徐功頻 王細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